高教发展与研究动态2014年第3期(总第18期)

信息类别:高教研究   发布时间:2014-06-17 08:59:14 点击数:


 

 

高教发展与研究动态

 

2014年第3期(总第18期)

萍乡学院主办                                         2014年5月22日

● 教育动态                     

鲁昕副部长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产教融合发展的“驻马店实践”

☆驻马店共识

常熟理工学院走过十年转型发展路

重庆科技学院走过十年转型发展路

甘肃部分本科院校将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
云南19所本科院校将转型成应用技术大学

☆2014年江西省公办本科高校排行榜

● 名校理念                       

☆韩国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专题                        

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问题探析

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若干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实践教学

提高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研究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构



教育动态                                  

鲁昕副部长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政府网3月26日消息,2014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25日在京召开,就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新的工作部署,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就有关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她说:

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保持较高就业率正是深化改革取得成效的体现。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为广大年轻人打开成才大门。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化培养的关键环节。2013年我们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组织15个省份35所地方本科高校及研究机构系统研究欧洲实体经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开展了以1999年新建本科高校为重点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课题研究。二是指导和支持35所地方高校成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组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决策研究支撑。三是启动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指导意见的研究起草工作。四是广泛开展宣传,为改革试点营造良好氛围。目前已有部分地方政府和近百所地方高校自愿报名参与。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任重道远,2014年要抓的工作很多,主要有:一是抓紧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的制订工作。修订《职教法》已列入计划,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二是由省级政府统筹,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遴选一批行业背景较为突出的本科院校,与优质高职院校通过课程体系相互对接,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三是深入推进中高职衔接,重点推动中高职课程衔接和学制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发布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指导专科层次高职院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五是组织开展国家和省两级本科院校转型试点,向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进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六是加强标准体系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标准体系。七是鼓励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系统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和人力资源的重要指标,中国职业教育必须“走出去”,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我们将继续实施中德、中英、中荷等合作项目,推动中美、中澳、中非、中国-南美高职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国高职院校与美国社区学院交流合作,开展与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儿基会等的相关合作项目。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通过向高水平的国际职业教育学习和借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创造更多人才红利,为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国家竞争实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产教融合发展的“驻马店实践”

——写在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驻马店市成功举办之后

  大河网4月26日消息,为期两天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驻马店市圆满闭幕,来自200多家国内高校和行业企业,以及德国、英国、芬兰、印度、荷兰、韩国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数十名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实业界相关人士,齐聚有“天下之最中”美誉的驻马

店,共同探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大计。

今年年初,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驻马店调研时指出,黄淮学院探索出了一条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之路,走在了全国同类高校转型发展的前列,为其他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

鉴,具有很强示范意义;其成功经验很多,但与地方政府支持密不可分。

在本次论坛开幕式致辞中,副省长徐济超说,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驻马店市召开,是教育部对黄淮学院和河南教育工作的激励和鞭策,必将有力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与地方

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共赢发展。

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教育的“达沃斯”论坛为何在驻马店召开?驻马店市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

    着眼未来谋长远

    驻马店是人口大市,全市农村劳动力437万,其中富余劳动力275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240万。长期以来,由于劳动力技能不高,导致大多数劳动力劳务收入普遍较低,没有一技之长和掌握一技之长的月收入相差3000元以上,有的甚至更高。市委、市政府认为,要提高全市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收入水平,必须充分发挥本市高校黄淮学院的龙头引领作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努力把驻马店的劳动力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驻马店是新兴工业城市,目前已初步形成食品加工、能源和煤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轻纺、建材六大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规划建设了1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23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面积102平方公里,入驻规模以上企业1272家,带动就业21万人,已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产业集聚区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感到,日益增长的企业用工需求和各类技能型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全市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瓶颈。要加快驻马店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必须依托黄淮学院转型发展和加强应用型技能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应用性技术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需求。

    2004年6月,黄淮学院由驻马店师专、中原职业技术学院、驻马店林科所组建成立,至今不到10周岁,在全国高校中是典型的“小兄弟”。要加快黄淮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走一般高校追求学科建设的模式显然没有出路,唯一的出路就是面向市场,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坚定不移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差异化特色办学之路,在市场经济中寻找发展突破口,在经济建设最前沿突显自身办学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高校发展格局中占据主动,形成竞争优势。正是基于以上考虑,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全力支持黄淮学院走转型发展之路。

    多措并举促转型

    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黄淮学院转型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才支持。根据学校专业需求,支持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只减不增的情况下,为黄淮学院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尤其是对急需的特殊人才、“双师型”教师实行特事特办,增加人员编制,同时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着力打造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三年来,共帮助黄淮学院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169人,外聘行业企业专家116人,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98人,搭建学校转型发展人才高地。

    资金支持。逐年加大对黄淮学院的资金投入,保障学校转型发展需要。2006年,市政府投入2200万元建设3.5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建成后交付黄淮学院管理使用;2013年,采取市校共建办法,启动总投资近6亿元的市体育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后交由黄淮学院管理使用;对黄淮学院老校区开发项目,土地出让金1.9亿元全部返还学院用于自身建设;支持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科技文化一条街等项目建设,在行政事业收费方面予以减免优惠;加大黄淮学院科研经费投入,支持建设1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每年支持黄淮学院的科研经费占全市科研经费的四分之一。三年来,市财政通过财政拨款、税费减免、土地出让金返还等多种途径,累计支持学校经费达6.1亿元。

    政策支持。市委、市政府出台鼓励和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配套政策,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造更优环境,提供更大支持。对开展校企合作的学校,在人才引进、双师教学团队、项目评审、平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并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对实施校企合作的项目,出台建设用地、项目审批、行政收费、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推动地方高校与企业行业深度合作。

    就业支持。市政府定期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信、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等部门,深入开展“企业招聘进校园”、“求职进企业”等活动,在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实施日常招聘、现场招聘、专场招聘、网络招聘,健全就业服务网络。同时,由市政府牵头,推动学校与政府部门、行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共同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战略联盟”,推动学校与市内企业深度合作,共建82个校外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每年有2000多名毕业生进入联盟单位实习实训和就业。

   融合发展现“双赢”

    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黄淮学院走转型发展之路,可谓双方受益,实现共赢。一方面,学院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教学科研力量不断加强,学生就业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扶持、服务中收获回报,效果明显——

    学院成为驻马店招商引资一张金字招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黄淮学院转型发展作为对外推介的亮点,带领外地客商到黄淮学院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效,正是由于黄淮学院的成功转型,使得驻马店在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中获得更大的吸引力。比如引进的银泰电动汽车项目,就是投资方看中了黄淮学院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雄厚实力,才下决心在驻马店投资30亿元建设电动汽车生产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为进一步深化合作,日前,银泰集团与黄淮学院达成协议,共建银泰汽车学院。懿丰航空公司到驻马店考察后,当即作出与黄淮学院合作建设航空学院的决定,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学院成为驻马店技能型人才重要来源。学院转型发展,使得每年有3000多名高层次技能人才走向全市各行各业,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同时,学院每年还与驻马店市相关局委合作,选派20至30名博士、教授以及科技特派员,深入行业、企业和基层单位挂职锻炼,指导企业生产、管理和研发工作,有效解决了驻马店市企业人才紧缺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

    学院为驻马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根据企业和地方需求,黄淮学院充分发挥学科及专业群优势,借助11个省市级工程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以及18个校级研究所,积极开展各项规划设计、科技开发和技术攻关,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近三年,该市每年的城市规划设计项目近15%是由黄淮学院承担的,学校参与横向合作项目达80多项,帮助企业争取经费支持200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近5000万元。学校还积极承担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市政府合作开发政府网站、与驻马店日报社合作开通驻马店新闻网、与各县区合作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等,成为推动全市“三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为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打造职业教育强市,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在新区规划建设面积达8.8平方公里的市职教园区,基础建设投资达21亿元,可入驻10所学校,目前在建学校6所,入驻学校1所,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着力打造拥有人口超过20万人的教育新城。

作为常设性国际会议,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定于每年春季、秋季各召开一次,春季论坛常设在驻马店举行,秋季论坛拟选在北京举行。 明年春天,前来参加“驻马店论坛”的中外嘉宾一定会发现,驻马店市产教融合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驻马店共识

中国教育信息网2014年04月28日消息,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2014年春季论坛4月26日在驻马店闭幕。闭幕式上,参加论坛的178所高等学校共同发布了《驻马店共识》。

《共识》指出,178所高等学校聚集驻马店,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以产教融合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178所高校愿意成为这一改革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

《共识》强调,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要求高等教育向现代生产服务一线提供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接受系统技能训练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特别是产业链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应用技术型高校因时代而生,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共识》指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学院),注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形成共识,凝聚合力,以更大的勇气、信心与决心,发新时期地方高校改革之先声,唱响产教融合主旋律,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

《共识》呼吁,期待国家加快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期待各级政府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呼吁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呼吁行业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希望得到更多兄弟院校的支持和帮助,共同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服务协同创新体系。

 

常熟理工学院走过十年转型发展路

《人民日报》美洲刊 5月9以“向着太阳远航——常熟理工学院十年转型发展纪实”为题,介绍了常熟理工学院十年来走过的转型发展之路。

依托2004年“升本”这一机遇,常熟理工学院坚持转型发展,顺利完成了“从专科办学层次向本科办学层次、从以教师教育学科专业为主的文理学院到应用学科专业为主的理工学院”的两个转型。目前,常熟理工学院拥有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首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高校等诸多美誉。

关键词一:转型

常熟理工学院的转型发展,早在新世纪之初就已开始酝酿。20015月,学院提出要在“继续保持我校师范教育的优势”的同时“重点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技术教育,重点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初步提出了“从专科办学层次到本科办学层次的转型”和“从教师教育学科专业为主的文理院校到以应用学科专业为主的理工院校的转型” 两个转型发展问题。随后,在筹备申办本科过程中,学院形成了《2003-2007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学院的发展战略与定位、办学体制、办学理念、培养模式等实质性问题,并对转型发展中的这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初步回答和论证。201211月,学院召开第二次党代会,那次会议的工作报告明确宣布:常熟理工学院已基本完成两个转型。同时,大会提出:“转型发展的理念还须继续深化,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规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还须继续探索,形成办学特色、培育大学品牌还须继续推进。”至此,学院的事业发展从升本之初的“建设期”转入了“发展期”。   

关键词二:品牌

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张庆奎说,“升本十年”的转型发展,常熟理工学院始终围绕着两个核心问题进行不断探索。一个是“办什么样的学院”、另一个是“怎么办这样的学院”。正是在寻求这两个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院开始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和校地互动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常熟理工学院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并在办学定位、内涵建设、发展路径、创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经验成果。在转型过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强调了品牌引领的内涵建设。“品牌引领”,就是要实施品牌战略,牢牢把握“特色鲜明”和“质量著称”两个根本特征,以“应用型品牌大学”的目标指向来“凝聚全校人心,引领全局工作,统筹各项任务”,实现学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内涵建设”,就是要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加强内涵建设上来,转到提升综合实力上来,转到提振核心竞争能力上来,推动学院的科学发展进程。

关键词三:深入

今天,常熟理工学院“两个转型”战略目标已基本顺利完成,新的发展阶段,学院系统总结升本十年来转型发展的基本经验,继续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全力把转型发展之路引向深入。2013年以来,常熟理工学院在充分肯定“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型品牌大学”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了“应用型大学”的具体内涵,进而提出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建设“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目标。

 

重庆科技学院走过十年转型发展路

光明日报5月20日的一篇报道《应用型大学,试水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通过记者对重庆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魏世宏的专访,展示了该校十年转型发展的奋斗历程和成功经验。魏世宏介绍说:

重庆科技学院于2004年升本,其前身分别是建于1951年的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两校于2004年合并。合并升本之初,该校就确定了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已经在推动学校向应用型大学发展的道路上,探索了整整十年,其成绩得到了同行和教育部门的认可肯定。2010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称重科为“发展最好、最快的新兴本科院校之一”;2011年,重科成为教育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2012年,成为首批国家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试点高校。

确定应用型大学的发展道路应该做好战略研究,做好顶层设计。要科学制定办学方略、健全办学机制、营造办学环境,“三位一体”推进发展。重庆科技学院在办学目标和定位的设计上,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适合自身发展,既不丢弃传统另起炉灶,也不与成熟的本地高校同质发展;二是坚持发展新的具有多元生长潜力的主打学科专业,促进自身裂变;三是坚持目标定位对汇聚社会资源、拓宽发展空间产生导向作用。

立足于“行业性、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重科探索校企、校地协同培养人才,共建培训中心、专业甚至二级学院,共建教学科研平台,深度合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着力打造产学研合作特色。我们与中石油共建了石油工程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与重庆市科委、美国卡万塔能源公司成立了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与重庆市安监局联合举办了重庆安全工程学院。

过去10年中,重科紧密跟踪“两业两域”当前急需、焦点重点和发展趋势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建成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4个重庆市重点学科,石油工程和冶金工程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实现重庆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突破。我们与200余家行业协会、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及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几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国家专利107项。

我们全力提升人才队伍档次,已经柔性引进石油学科、材料学科、安全学科院士各一人。

如果说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是目标方向,那么运行机制是重要保障。实践探索中,我们认为“小”“快”“灵”的办学机制,更有利于促进向应用型转型发展。重科在3年前着手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原则,确立了校、院、系“两级管理、三级运行”的办学机制。在学院制改革中,赋予学院自主发展权、自主理财权、自主用人权、自主支配物资资源权,学院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已经成为独立运行的办学实体、合力干事的专业团队、维护稳定的坚强堡垒。

作为办学机制的顶层设计,我们强调:以民主集中制解决决策问题,以党政分工负责制解决效率问题,以岗位责任制解决运行质量问题,以定期交流沟通这一举措解决党政、部门整体协调问题。

在“三位一体”总布局的设计中,我们特别强调办学环境。办学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在内部环境建设上,十年来,我们下大力气改善教职工办公场地设备条件、工作学习环境以及住宿、餐饮、交通、就医等生活条件,加强学生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完善各类文体设施,全体师生员工安居乐业、安居乐教。学校逐渐成为优美如画的校园、桃李芬芳的乐园、温馨幸福的家园。这为凝神聚力促进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校内环境。同时,学校应用型大学发展道路上也遇到了一些制约因素,尤其是在“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外部也应赋予这些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地方政府应依法让渡并保障应用型高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建立促进地方高校应用型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参照欧洲举办应用科技大学的方式,建议政府在更高层面上,主动促进教育主管部门和企业主管理部门共同作为,实质性地促进校企合作。这样,内外兼顾,才更能够保障地方普通院校高质量地向应用型转型,从而提升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成效。

 

甘肃部分本科院校将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
中国新闻网5月26日消息,甘肃省1999年以后升本的院校和全部独立院校将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省教育厅副厅长陈保平介绍,省政府将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结合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首先在这些院校中确定具有代表性的试点高校,试点高校可以整体进入试点也可以部分院系或专业进入试点,试点方案向教育部备案。甘肃省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一批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地方本科转型示范学校。试点高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更好对接职业岗位和职业发展要求,毕业生技术应用能力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创业人才培养有重大突破,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毕业生起薪水平、就业稳定性高于同层次其他高校。
 
云南19所本科院校将转型成应用技术大学
中国新闻网5月26日消息,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邹平在26日的“第二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云南高校行”活动启动仪式上透露,云南将逐步推动2000年以后升为本科院校的19所学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
邹平说,现在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没有分开,导致出现部分问题。目前,中国教育出现了进行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的变化,云南高校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才能找到自己定位和发展空间,学生面向市场、职业导向,将来就业也会有很大改观。云南正在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努力构建学生可以从中职读到本科、硕士的模式,这些学校转型后,政府将拿出部分资金支持其转型发展。转型学校原来多是师范类和行业性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有一定困难,需要逐渐推进,需要一个过程。转型中首先要解决学校转型定位问题,包括特色、教育目标等;要进行专业结构和专业改造,学校部分专业需要砍去或者改善提升;要对学校课程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应用型学校办学需求;要解决学校教师问题,增加应用型教师,包括请企业人员任教,老师到企业学习等;另外,要建立学生实训基地,广泛建成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锻炼动手能力场所。
邹平还介绍,教育部2012年提出建设的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现在在教育部指导下,正编制试点计划,未来将形成“一个总部,多个特色学院”的办学模式,培养服务滇西特色优势产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2014年江西省公办本科高校排行榜

中华考试网1月10日消息,2013年12月30日,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12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其中2014江西省公办本科高校的排行情况如下(不含警察类院校):

地区排名 学校名称    类型   全国排名   办学类型

1   南昌大学         综合       78      区域研究型

2   江西师范大学    师范     139       专业型

3   江西财经大学    财经     168       专业型

4   江西农业大学    农林     193       专业型

5   江西理工大学    理工     248       应用型

6   景德镇陶瓷学院   理工     263       应用型

7   东华理工大学    理工     264       应用型

8   华东交通大学    理工     276       应用型

9   南昌航空大学    理工     300       应用型

10 赣南师范学院    师范     336       应用型

11 江西中医药大学    医药    349       应用型

12 井冈山大学        综合    422       应用型

13 九江学院          综合    441       应用型

14 赣南医学院        医药    482       应用型

14 上饶师范学院     师范    482       应用型

16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师范    516       应用型

17 宜春学院          综合    561       应用型

17 南昌工程学院     理工    561       应用型

19 南昌师范学院     师范    617       应用型

19 新余学院           综合  617       应用型

19 萍乡学院           综合  617       应用型

19 景德镇学院        综合    617       应用型◇

 

 

 

 

 

 

 

 

 

 

 

 

名校理念

韩国科学技术学院

 

韩国科学技术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称KAIST) ,也被称作韩国高等科技院,于1971年由韩国政府创建。最初校址在韩国首尔,教授都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的韩国工程师、科学家。1989年学校迁址到大田广域市的位置,坐落在韩国大田的大德科研园区。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是韩国最高科学英才教育机关,每年招收的本科生是全韩国最优秀的学生,考入KAIST后,如本科毕业后继续就读KAIST,并攻读博士学位,可以免除为期2年多的兵役,这是全韩国唯一可以提供此条件的科研院校。在2014年的《QS亚洲大学排名》中,韩国科学技术院从第六位跃居次席

KAIST拥有具备国际水准的教育、研发设施,实施学士、硕士和博士连读制度,采用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人才,为韩国的技术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调查,该院毕业生大部分进入韩国民间大企业、研究所和教育机构、政府机关,用人机构满意度达90.3%;截至2003年,在全国总计20,821名教授中,有10%毕业于该院。

KAIST拥有本科专业:数学、应用数学、化学、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材料工程等。研究生专业:物理学、化学、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工业设计、工业管理、医学、金融、传媒等。学制为一年两个学期,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春季学期三月到六月中旬,秋季学期九月到十二月中旬。本科四年,最长六年。硕士二年,博士七年。如果不能按期毕业,将被退学。

在KAIST,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学习和科研而准备的。在KAIST的校园内徜徉,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这里的人们说,区分 KAIST的白天和晚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所有的时间都是用来学习和研究的。学校的各种管理体系都是按24小时工作模式设计的;24小时实验课;图书馆24小时开放;宿舍24小时不锁门。在这里,不仅许多试验和实习都排在晚上,甚至连考试也不例外。熄灯时间、早点名,这些名词对KAIST的学生来说已经很遥远了。 在这里,除了一些热门的实验室会24小时安排实验外,似乎没有什么必须每天熬夜的理由。不过对KAIST的学生们来讲,这是一个无需议论的话题。有的学生会24小时泡在试验里,然后再用24小时睡大觉。更多的人会早一点结束夜间的学习,为明天做好准备。夜晚,本来是学生们可以放松一下的时间,在花前月下谈天说地。但是在KAIST,你感觉不到这些。实验室里那种热烈的气氛、图书馆里面人满为患的场面,会让你感到,夜晚本来就应该这样度过。应该说,是KAIST倡导的自由的学习环境,点燃了学生们求知的热情。学生们有了更多的自由,对自己的学业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这种自由也就形成了自觉的、习以为常的刻苦。 KAIST向学生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在这里,本科生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更有甚者,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学生们都可以不分年级,不分专业地自由选修,合格后即可以拿到学分。本科生如果在企业里实习成绩优秀,就可以用实习成绩代替毕业论文。

 

 

(转摘自http://edu.sina.com.cn/

 

 

 

 

 

 

 

 

 

 

 

 

 

 

 

 

 

 

 

 

 

 

 

 

 

 

 

研究专题

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问题探析

 

张冷夫[1]

 

摘要: 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从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理念、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加强实践教学设备建设、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着手,进行实践教学建设。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探析

 

一、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各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力气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可是从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来看,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实践教学功能的发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践教学理念的错位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

过渡,就出现了全国普遍性的高校升格热潮,大量的中等专业学校纷纷升格为大专院校,而原来存在的大量的专科院校便纷纷升格为本科院校。其中有一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是从原来的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相对于其他工科性的专科院校来说,师范专科学校对于实践教学相对比较不够重视。这样在升格为本科院校以后,虽然可能转向多学科性的院校,但是其实践教学观念不可能很快就能够转变过来。加之认为专科院校是培养实践性强的应用人才,本科院校应当重视理论教学,过分追求升格后的全面升级,向一些老牌的本科院校看,甚至是向研究型的大学看齐,这样就必然走向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误区。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不完善

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不完善,要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没有完善的自成体系的实践教学课程是不行的。实践教学到底要包括哪些内容,各个内容如何相互衔接相互配套,以及实践教学如何与理论教学有机的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都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相对比较杂乱,没有成为各门课程有机联系的体系,不具有系统地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结构,这样就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实践教学师资的匮乏

“大学者为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缺乏一支经验丰富、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制约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从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综合性院校的新建本科院校,都存在的这种现象。由于师范院校相对来一直重视理论教学,认为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所以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也缺乏实践性的课程。在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就缺乏相关实践课教师,特别是缺乏新增加的工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师资。

(四)实验教学设备严重缺乏

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着实验教学设备缺乏的问题,由于专科院校实验教学与本科院校

相比课程数量要少,且一般为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而本科院校的实验课程数量要多,并且注重研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虽然在升格的过程中要加大实验室建设,但是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升本之初资金相对缺乏,对实验设备的投入也相对有限,因此实验教学设备就相对缺乏,

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也就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新建本科院校往往缺乏实践教学基

地。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比较单一,并且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特别是是从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的院校,其实践教学基地基本上都是初级中学,只能满足教育类专业专科学生的教育实习,而其他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很少或者没有,

甚至教育类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都是空白,升本后新增加的非教育类专业,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样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实践教学,也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理念

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和研究型的院校相比其功能是不一样的,其不再是以前高等教育的精英式教育中培养高精尖人才,而是承担着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索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或岗位群并适应其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更强调的是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因此在整个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同的培养模式,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而职业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实践教学。新建院校,从领导到教师,都要树立重视实践教学的理念,抛弃“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切实重视实践教学。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重心来抓,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衡量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其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否符合社会的需要,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把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出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强的专门型人才,

需要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任务而设置的相应的课程内容的综合,一般来说,该体系由课程实践(军训与国防教育、语言应用能力训练、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实验)、专业实践(专业见习、教学

实习、课程见习、课程实习、模拟训练)、综合实践(综合实验、科技创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四大部分构成。但是各个专业由于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学科属性,其具体的课程体系是有着比较大的区别。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但是其培养目标和高职高专以及研究型大学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有所部同,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应以适应专业能力培养为根本依据。同时要大幅度提高实践课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要改变传统的“实践课程体系往往以理论课程为主线进行设计,实践课程常常是理论课的附属与验证”的现状,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使实践课程体系承担对学生系统进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实践

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当务之急。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水平,一方面可以组织本校教师到相关企业单位进行一定期限的培训,掌握生产、建设一线的专门技能,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同时,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引进人才,应当把具有行业工作背景和具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作为引进的重点。“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实践教师水平,保持师资队伍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师资力量,使我们及时了解企业的前沿技术,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整个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应用性和前瞻性”。同时可以培养一大批双师型的师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在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中,

双师型教师也是评估的一个重要观测点。学校应该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把理论功功底扎实,责任心强,教学能力好的教师充实到实践教学的队伍中去,要改变对实践教学教师的“歧视性”,不能把理论知识低、教学水平差,不能上讲台的所谓的“差”教师淘汰到实践教学队伍中去的做法。

(四)加强实践教学设备建设

由于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物质技术的支撑才能够进行,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

要做好实践教学,学校内部实验室建设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因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量的实验实训课程离不开实验室,而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由于缺乏资金,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新建专业的课程实验室建设不能到位,原有实验设备陈旧老化等等,这些

都会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所以实验教学设备就成为各个院校实践教学的发展瓶颈。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大实验室建设,加大实践教学设备的投入。对新增专业,要根据其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计划的规定,对课程教学必须的实验项目所要求的实验室,在专业批准后就要立即着手建立,保证实验课程能够完全高质量地开设。对于原有的实验室,要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和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不断地进行更新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从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为主向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转变,相应的实验仪器设备也要更新。同时要整合学校内部的实验设备设施,统筹利用资源,消除实验室利用过程中的本位主义,使实验教学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最大的效益。

(五)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作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

做,动员各种力量来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特别是一些从师范专科学校升本的新建综合型院校,升本后学科专业发展变化,新增加的非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与教育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不相同的。增加一个新的专业,学校都要及时地、积极主动地寻求符合本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要的企业单位,构建稳定的,长期的,规范的实践教学平台。在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按照互惠互利、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原则,能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等多项功能。根据不同专业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践教学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政府要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政府为改善高校专业实习制定法规,在政府管辖的企事业单位设立高校学生实习点,也可采用轮换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此项活动,鼓励或奖励企事业单位尽量多地为大学生设置专业实习岗”。

(转摘自《价值工程》2010年3期)

 

 

 

 

编后语: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正逐步从外延发展逐渐开始注重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这一方面是因为过度扩大规模造成了招生数量的急剧增加,而与之相应的师资队伍、教室、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没有能及时跟上,严重地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因追求规模效益带来生源质量的相对低下,特别是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这种状况更加明显,严重地影响到了人才培养质量,造成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其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若干思考

 

马陆亭[2]

 

摘要: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试点正在有序进行,这既是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的共同需要,更是国家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从世界范围看,应用型高校的崛起体现了它的发展最具有活力,不仅丰富了高等教育的模式和内涵,更是改变了社会。我国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避不开职业教育的向上拓展的议题,也必须对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做好定位,从而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大学;高校分类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当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试点正在有序进行。这即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一、高等学校转型是时代的要求

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经济面对发展方式的转变、基础教育向均衡迈进、高等教育着眼于内涵、职业教育加强体系构建,都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2013年,当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的时候,就有人惊呼是史上最难就业年,而这一数字马上将被刷新为727万人;自2006年起,中国作者发表在国际主要科技期刊和会议上的论文数已连年位居世界第二,科技投入更是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并于2013年越过占GDP2%的门槛,但显然我们还不是创新型国家。毋庸置疑,高等教育结构需要与未来经济结构调整需求相适应,科技进步需要推动国家发展并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社会需要教育实现转型。

转型发展其实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发展政策的重大变化是从后工业社会向再工业社会,一字之差,却影响着全球经济和教育的发展理念与实践。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振兴美国制造业法案》,重点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重振制造业战略,提出要重返世界制造业颠峰,2011年政府公布的《美国创新战略》进一步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劳动力;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领头羊,近几年的作用更加凸显,原因就在于经济上有着强大的实体工业支撑,教育上有着从“双元制”的中职到高等专业学院再到工业大学对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英国在2009年底至2011年间陆续发布《为增长而提高技能:国家技能战略》、《新机遇、新挑战:创建世界一流技能体制》、《为可持续发展而提高技能》等政府文件,旨在通过提高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而支撑实体经济和现代产业的发展。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也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欧洲委员会2011年颁布的《欧洲2020》也非常明确要促进高就业经济。相对而言,中国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尚未完成,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其制造业还应是强国的基础,更须注重技术技能积累。

从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看,它们还是相互适应的。我们曾按当年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与普通高校毕业生数的比值,结果分别是19936.1920075.5720138.14,扩招前后的变化并不明显,原因是在高校扩招的同时经济也在迅速增长。当前教育与经济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结构上,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只能是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表明了对高等教育的规格要求。高等教育要给学生以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这种能力由知识、技能通过培训练习、思维通过心智开发而获得,它们各有自身相应的规律,并组合在一起形成个体的能力结构。我们的人才培养问题是过于重视知识而忽略了其它,把鲜活、多样的教育简化为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培养的人容易眼高手低。

社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坐而论道者,更需要身体力行者,国家的强盛需要大量建设者。因此,推动一批高校转型发展是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

 

二、世界范围看应用型高校的崛起

回顾世界高等教育8010多年的历程,外部环境和大学本身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是推动变化的诱因,文化传统和治理模式影响了变化的走势。经过漫长的进化,高等教育的整体功能得以拓展,高等学校的类型走向多样;每个国家的高等学校都不再是单一的大学模式,而是为复杂的体系;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最具活力,不仅丰富了高等教育的模式和内涵,更是改变了社会。当然,应用型高校不完全等同于应用技术大学,它有其自身的内涵和特征。

1.从历史的脉络说起

应用型高校起源于技术学校。如今我国的高校都想升格、想叫大学,其实在1718世纪的欧洲,大学并不是一个好的词汇,学术界将这个时期称之为欧洲大学的“冰河期”。当时,由于宗教藩篱的树起,教会完全控制了大学,经院哲学、教条主义是唯一出路,大学不思进取普遍走向衰落;上大学的人又都是富家子弟,有钱有闲又有精力,在僵化的体制中只能选择堕落。

而社会是蓬勃向前发展的。慢慢地在欧洲大陆新生了两类社会组织,独立的研究机构和技术学校,它们替代了大学应该承担起的社会功能。随着历史长河的沉淀,现如今技术学校在德国已进化为工业大学、在法国涅槃出了工程师学校,成为最精英的高等教育机构。

应用型高校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庞大的分支,层次由低到高都有。如后来英国的城市大学和多科技术大学、德国的高等专业学院(Fachhochschulen)、美国的专门学院、日本的高级专门学校等。

2.由办模式的可借鉴性看

我们目前要建设的应用技术大学,最直接的借鉴对象就是德国的高等专业学院,英文真译名为“应用科学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de Sciences.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开始提高。考虑到单纯利用已有大学的理论性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的特定需求,德国政府在1968年决定建立一种新型的、以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机构。由于适应社会,其一创建就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发展很快,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第二大类。2013年,其学校数量接近大学的一倍,在校生数量超出大学的一半。其英文名称是从1998年开始使用的,以区别于原有的大学。

尽管高等专业学院和大学这两类学校在形式上同属高等教育层次,但在德国人心目中还是有着区别的。例如,高等专业学院的文凭(Diplom)和学位(Magister)上要加注“F.H”,且不能授予博士学位,而大学的任何一个专业均有权招收博士生。一般而言,高等专业学院的教师认为他们与大学有着相同的地位,属于同一教育水平层次,而大学的教师则认为高等专业学院的地位比他们低。我们认为,他们之间最突出的差异是功能、面向的不同,进而开展人才培养和研究工作的方式不同,具有互补性。

高等专业学院为单科性或多科性专门学院,规模一般不是很大,为学生的职业做准备。其人才培养规格指向岗位、技术和综合技能,专业设置强调实践性和就用性,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开设大量的实践性课程和案例课程,要求其教师必须有5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还大量聘任来自企业界的兼职教师,注重与区域产业结构的紧密结合,办学模式、教学模式与传统大学明显不同。

至上世纪末,这类学校在我国均被译为高等专科学校或专科高等学校,该专科其实为专门学科。为了避免与我国专科教育的层次概念混同,十几年前根据功能性质所译“高等专业学院”,得到了学界认同,因为它们很像体制改革之前我国的一些专门学院。近几年人们又开始使用其英文译名“应用科学大学”,其实说的都是同一类学校。

Fachhochschulen模式后来直接影响到了奥地利和瑞士的高等教育,它们也分别建立起应用科学大学(USA),这是因为语言和民族的渊源,这类学校的德语名称和英语译名都与德国完全一致。以瑞士为例:从1995年起,瑞士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调整职业培训系统使之朝现代化方向发展,并且建立了一个高等教育第二部门以作为传统大学架构的补充。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的目标不同:前者主要开展基础科学,前沿技术研究和教学活动,培养人才到博士层次;后者重视实践性教学,突出应用性研究和开发,培养人才到硕士层次。此次改革历经10多年,将60多个规模较小的学院合并为7所区域性的“应用科学大学”,覆盖了瑞士各大地区,特别注重为所在区域服务。此外瑞士还建立起两所私立的应用科学大学。可借鉴模式还有荷兰的应用技术大不(HBO),英国的多科技术大学,我国台湾地区的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等。

3.多办学层次的可借鉴性看

应当说明,当前我国转型试点的应用技术大学是本科层次院校,与我国台湾地区的技术学院、荷兰的应用技术大学、英国1992年前的多科技术学院大致在同一层次上。

我国台湾的技职教育比较发达,是随着企业技术升级及加工业向大陆的迁移而逐步升格发展的。上世纪60年代,台湾的经济开始发展,到处建立工业加工区,对生产工人质量的需求迫切,于是在初中阶段开始培养技术工人;70年代,开始发展职业高中,鼓励毕业生作为初级技术工人进入到劳动力市场;80年代,台湾的工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开始注重技术进步,这一变化极大地影响了技职教育的提升,因为结构的变化要求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有技术和技能的人才,专科层次的初级技术学院发展迅速;之后,为配合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需要,以及应对企业内迁后低层次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减少的局面,技职学校开始向更高层次的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升格迈进。

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学制4年。第一年主要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第二年自选专业学习,第三年企业实习,第四年毕业设计。其学制也可以灵活安排,选择非全日制课程,如果实习期间愿意留在企业工作,就可以采取业余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业。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应用科学大学培养人才最高到硕士层次,我国台湾地区的科技大学培养人才有博士但很少,英国1992年升格后的多科技术大学也可以培养博士,但它们的本科教育模式都很有借鉴意义。

 再往高说,美国的专门学院、MIT等此类研究型大学,英国的城市大学,德国的工业大学,法国的大学校,瑞士的联邦理工学院.也都培养高层次的应用性人才,但与本文的应用技术大学关系不大.它们很多其实都是世界一流大学。

4.不同的体系架构

至此,每个国家的高等学校都形成了一个系统。

一种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明显并行的架构,如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它们从基础教育起就开始有多次的分流,甚至大多数的生源都进入职业教育的体系里,如瑞士职业高中的学生比例要占总数的70%以上。学生上普通中学的目的就是上大学,而制度设计上也不拿其他的学生来陪绑,各走各路。另一种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分,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却很鲜明,如英国、法国就是这样。法国的大学甚至把这模式走向了极致,它们以工程师学校、商业学校和师范学较为主导,主要从事应用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培养工业、商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另一种类型的一流大学。这种精英教育模式很有特点,水平很高、规模很小、行业管理为主。

亚洲国家一般重视学历文凭,普通教育比较发达,大学地位突出,如韩国和日本都是这样。中国义务教育后的高中阶段是分流的,但职业高中地位较低;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学院也都叫普通高校,表明我们没有区分;本科院校主要按学科门类划分。将来的改革方向是要有类别区分。

美国比较多样,本科阶段重视基础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任务多放在研究生阶段完成,社区学院承担着一定的职业教育任务。研究型大学、州立大学、专门学院、文理学院和社区学院构成了适应社会需求的独特体系。

三、回避不了的职业技术教育层次提升问题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可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避不开职业教育的向上拓展议题,因此也是高等教育界关注的话题。

1.地方高校已经做出的探索

自世纪之交的高校扩招以来,地方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得到了极大发展。1998年,全国有普通本科院校591所,其中地方院校371所、占总量的6277%;而2012年地方本科院校就已达到1032所,占总量的9013%。

面对社会需求的动力和市场竞争的压力,高校的异质、错位发展冲动被激发了出来。在那些中央直属高校向研究型大学、综合大学、特色高水平大学迈进的同时,一些地方院校提出了服务型、应用性、技术本科、行业特色、创业型等新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多方位的实践探索。同时,1000多所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也令人鼓舞。它们虽身处高等教育链条的低端.但直接面对市场.反而赢得了先机和生机.很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了三本甚至二本院校。这些,也促使了地方本科院校的思考。

2.技术技能积累

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既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又有着精湛的技艺制作,更不乏有创意的臆念作品,许多如神来之笔、巧夺天工。但是,我们的很多工艺、秘方、经验都已失传,即使留下来的也少有发扬光大。其原因在于不重视技术技能的积累,蔑视劳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视技术技能为雕虫小技而不上台面;传承方式单一。师傅带徒弟、又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传男不传女,因此不断创新、不断失传:技术没有上升为科学认知,没有原理支撑,只知其然而下知其所以然.因此难以进步。这才有泱泱大国虽有四大发明但却受尽外强欺辱的历史。

当今社会知识不断产生、科学不断发现、技术不断更新,都需要创新、传承和积累。技术技能积累源自社会需求,需要科学支撑,能直接改变自然、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3.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

当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提升后,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界限怎么划分?有人说医生、律师、教师也是职业,甚至是岗位工作,那么对他们的培养是职业教育吗?

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最重要的区别是工作的变化性。职业教育面对的是相对固定的工作场景和对象,不管其背后技术的支撑多么复杂,学生学会后就形成了一种以技能技术为基础的习惯反应,工作是可预期性或常规性的,如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和维修(技术);而专业教育面对的是不可预期的工作,需要思考、判断、选择和处理,如医生看病,同一种病在不同体质者身上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截然不同,手术中面临的情况也是千变万化的。所以现代社会对医生、律师、教师的培养是专业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

为了理解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区分如下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习惯性操作能力,技术是人们利用已有知识而对自然的变革,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工程是人们为完成特定任务而对技术、管理及其成本要素的组合。这里,不是为了定义概念,而是为了解释。

技能有很多种,以身体技能为主的培训在中职阶段就能实现,而需要心智参与的技能则需要在高等教育阶段完成,现代产业的发展已使得技能的复杂性和复合性上升;单纯的技术学习应该是职业教育的内容,只是现代意义的技术已需要有科学原理的支撑,技术的掌握还需要有实践环节的训练,复杂性上升,许多到了本科教育阶段;专业水准的工程教育和科学教育应该是专业教育的内容,可上至博士教育阶段。不同的人才,智能结构不同,培养方式也不同。

由此,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类型区分由变化性决定,层次区分由复杂性决定;技能、技术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任务,工程、科学人才培养是专业教育的任务。

4.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定位

顾名思义,应用技术大学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包括高端技能技术复合人才。简单举例说,高端数控机床的操作和初级维护可由高职院校来培养人才,深度维护、维修需要应用技术大学来培养人才,而设计和制造工艺人才的培养则是其他大学的任务。当然,一些简单机床的技术设计、零部件设计或技术改造任务也是应用技术大学的份内职责。

现代技术需要遵循科学原理,不知原理技术很难进步;技术又是习得的,需要真实环节训练。因此.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是应用技术大学最基本的育人方式。

在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上,应用技术大学需要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甚至把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基本的制度性模式来建立。其教师应该考虑有产业工作背景。

总之,“技术”是这类大学关注的核心.包括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术应用等。另一个关键词是“应用”,实际上就是实用,上得了手,懂基本原理,有职业素养。另外还要说明,职业技术教育是高成本的教育,保证投入、满足条件、增加吸引力很重要。

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面对的一些挑战

应用技术大学,在中国算是个新生事物,尽管国外已有可借鉴的模式、国内已有探索的基础,但是转型仍必将面临挑战。

1.来自发展理念的挑战

中国人喜欢比高、比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轻视劳动、实践、一线、基层者大有人在,甚至重学轻术。有些理念是根深蒂固的,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很不利,需要有所改变。

现代社会,已不能再小觑技术的力量。技术是生产力的实现方式,科学无国界、技术有壁垒,日本就是先经由技术立国后走向科学技术立国而发展起来的。科学与技术,并无高下之分,只是和而不同。科学致力于发展概念体系,是发现,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人们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注重求真;技术则是科学概念体系的应用,是创新,技术开发的过程是人们利用科学原理来改造自然以为人类服务的过程,注重求用。当然,二者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对科学又有着促进作用。

实际上,即使美国的许多研究型大学,也是通过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满足社会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以技术的广泛应用、技术积累为基础而推动了科学发展的,如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因此,站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高度看,高等学校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能推动社会发展的学校才有生命力。

2.来自高校现实的挑战

有不少本科院校,原来它们就已自发地开始了转型工作,或原来就是以工程技术学科为强项的,或大量独立学院原来就是利用母体学校面向市场的那部分学科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它们的转型相对容易,要改变的主要是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其实,这类学校是转型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在原来的本科院校序列中它们身处末端,而转型后它们身处前列。历史已把转型的开拓、改革的重托交给了它们,不可辜负。

另外一些系由原来的师范类专科学校合并升格、或以文理经管学科为主的民办高校发展起来的本科院校,规模还比较庞大,转型的压力就很大。既有理念上的问题,更有办学模式、办学条件的问题。

还有是来自职业技术学院的挑战,特别是那些示范、骨干建设学校。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它们的办学条件、理念、市场适应性等都没有问题,但突然把一些应用技术大学放到了它们前面,可能会想不通。对此,应以大局为重,相信这一举措对整个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有利,因此肯定会对自身学校的发展有利。同时,要相信自己的办学方向,相信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力量。

3.来自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架构认识的挑战

尽管目前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业内是普遍认同的,但如何架构,包括向上延伸和立交桥搭建等,可能会智者见智。这没有关系,因为是新生事物,方向对了,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就是了。当前的重点是做好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试点工作。

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上游架构问题,在本科阶段可以并进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但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也说是职业教育则有些勉强。可行的办法是对接,与专业教育、工程教育等实现对接。

近年来专业学位发展很快,也符合世界潮流。可以逐渐把专业学位授予高校与学术学位授予高校分开,逐渐把专业学位名额调整给专门学院或专业大学,以推动高校的特色发展,提高应用型高校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这些年行业特色大学、特色高水平大学也在凝聚自己的特色,无疑,它们是应用型高校的顶端。

转型是时代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与现代产业体系对接,高等学校体系需要全面满足社会需求,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转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10期)

 

编后语:应用技术大学与通常的学术性大学是分类关系,绝非前者低后者高的分层关系。应用型本科是相对于研究型本科而言的,是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的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具有与研究型本科相区别的价值取向、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特点。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顺应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这既是全国新升本科院校的共同使命与挑战,也是学校再上台阶的必然选择。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实践教学

何万国[3]

摘要: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学而不少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定位的院校却较为严重

地存在着实践教学薄弱的问题深刻认识实践教学的内涵和特征正视实践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破解观

念、体系、硬件、师资、机制五大难题,才能突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 解决策略

 

有调查显示在装备制造业我国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26%而美国为6.02%日本为4.95%2008我国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仅24.8/而在美国这一数据约为90/芬兰更达到214/我国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劳动者中占24.4%而在发达国家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约为35%50%15%高级工超过初级工近20个百分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指出: 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瓶颈问题

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其实就是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主要表现为各种专门职业中的技术人才其突出的特征是擅长技术的应用实践能力强职业适应和应变能力强能够解决各种专门职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学正如潘懋元教授所说: 应用型大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必须努力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及实践教学突出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选择。”而不少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定位的院校却较为严重地存在着实践教学薄弱的问题深刻认识实践教学的内涵和特征正视实践教学中实际问题破解观念体系硬件师资机制五大难题才能突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

一、实践教学的内涵

要准确把握实践教学的内容首先要弄清实践的含义。“实践一词最早见于希腊文英文Practice练习”、“实行”、“应用等意思在我国实践一词最早的使用见于宋史·理宗纪中的真见实践深探圣域但其基本含义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包含在这个词中被广泛使用主要与相对在近代哲学中马克思对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有学者从存在论意义上解读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指出:实践的本质规定是感性对象性活动感性不是认识意义上的主观认识而是指具有现实性的感性事物和感性对象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具有可感性质的一切外部事物所谓对象性意味着在该存在物之外还有一个现实的他者这个他者作为该存在物的对立面存在所谓活动性指的是人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行为过程。”其次要了解学术界对实践教学的解释实践教学在教育大辞典中被解释为: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这个定义通过描述实践教学的环节来解释实践教学但并未揭示实践教学的内涵有学者指出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这个定义指明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以实际操作为主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我们将实践教学界定为: 实践教学是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的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参与亲身体验或操作的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以获得感性经验( 默会知识) 与基本技能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课外社会实践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

二、实践教学的特征

实践教学既与理论教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又相对独立与理论教学有着根本的区别通过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出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

1.实际操作性学生进行动脑动手的实际操作活动是实践教学区别于理论教学的根本特征之一实践操作活动不仅包括动手的操作活动而且也包括动脑的创意实际活动如在工程训练中让学生撰写创新思维报告工艺创新设计提出解决复杂的结构不良的没有现成答案问题的设想或方案也是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形式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说现在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界已经认识到工科学生的设计能力有所下降国外很多高校安排学生在三年级甚至更早就接触计工程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重要节点是设计我们说工程院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要强并不是指操作能力强去代替钳工车工而是主要指做设计的能力要强能做工程设计工艺设计产品设计

2.自主参与性与理论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不同实践教学主要采用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形式学生小组或个人可以充分利用所提供的环境条件主动地自觉地独立地开展各种实际操作活动

3.形式多样性实践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设计撰写报告与论文创作工程测绘社团科技文体活动社会调查与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活动等不同类型层次学校的不同专业实践教学有其特有的形式和不同的组合

4.条件支撑性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场地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相应的条件支撑所以开展实践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难点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学校教育背景下的实践教学和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实践活动有所不同它以育人目标为根本目的实践活动的场所仪器设备活动过程等都是人们精心设计的并尽可能创设与真实情境相一致或相类似的职业活动情境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是情境性的真正的完整的知识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设置基于工作的模仿从业者真实活动的学习环境或借助信息技术设计的逼真仿真环境和虚拟实境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并保证知识向真实情境的迁

在企业背景下的实践教学则须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机制和满足合作育人的条件

5.指导特殊性实践教学对指导教师有特殊要求要求指导教师具有相应的专业岗位实践工作背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储备较强的指导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奉献精神在实验( 实训) 教学中精密仪器的技术水平和复杂操作过程还对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断了解一些新知识新技术熟练操作和维护新仪器设备开发其新的功能

三、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因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上的特殊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但不少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定位的院校仍较为严重地存在着实践教学薄弱的问题中国工程院涂铭旌院士指出一些应用型大学仍然模仿重点大学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四重四轻现象即重理论轻实践重实验轻工艺重研究轻应用重成果轻转化在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重要地位未得到确立教学与科研脱节产学研脱节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有观念问题也有体系设计问题有条件问题也有机制问题但不外乎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观念问题受传统观念影响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还缺乏充分的认识教学中重学科知识体系轻知识的实践应用”、“重知识轻技能”、“重书本知识轻默会知识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认知轻实践的观念和习惯

2.体系设计问题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存在跟随研究性大学和模式化倾向脱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缺乏专业特色如毕业论文(设计) 不论是理工科类专业人文社科类专业还是艺体类专业都以学术研究为导向而不是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为导向又如在重视实验教学的同时未能给予实训教学以应有的地位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特色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突出

3.条件保障问题学校教育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开展的实践活动对场地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办学条件有较大的依赖而在高等教育快速大众化过程中教育投资和实验实训实习条件等建设跟不上规模扩张的速度办学资源不足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4.师资问题实践教学要求充足的既能传授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又熟悉岗位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和专职从事实践教学与管理的技术人员但现时状况是大量的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和专职技术人员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5.校企合作机制问题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教学过程重在基础理论教学科学试验学术研讨等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过程在进行基础理论跨学科知识的教学的同时重在培养实践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相应的伦理道德素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可在学校课堂实验室图书馆等环境中进行培养而分析解决生产科技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及相应人格素质必须要在工作现场环境中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仅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培养有局限性必须在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现场教育两种环境中持续地相互协调地进行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满足要求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机制尚未形成是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原因之一

四、破解五大难题

突破实践教学这一瓶颈需破解观念体系硬件师资机制五大难题

(一)根本转变师生的传统观念

师生的观念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习以为常的甚至是根深蒂固的同时相对于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和学生记诵知识而言实现知识的应用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是很难的而要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更难所以转变师生重认知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是一大难题破解此难题的关键是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地位和特殊作用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视频会议上指_: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大学实践教学对丰富学生默会知识训练学生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作用许多学者指出实践教学薄弱实践能力不足已成为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社会适应和未来的创造性的重要因素要通过广泛地讨论交流和深入的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地位和特殊作用从而促进师生观念的根本转变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采取多种方案形成完整的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体现应用性特色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立实践教学在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恰当比例统筹安排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实践和课外校外实践等模块设计4 不断线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考虑各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 和选择恰当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一大难题破解此难题须做到以下3

1.重点深化实验实习(实训) 毕业论文(设计) 三大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紧跟新技术更新实验项目增大综合性设计性探究性实验的比例实习(实训) 教学改革的难点在于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校内外结合的实习(实训) 模式毕业论文(设计) 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多样化的模式如人文社科类专业可以做社会调查作品创作等艺体类专业可以做设计作品创作专题展演等理工科类专业鼓励学生以生产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为题进行项目研究和项目设计

2.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要改变强调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学科系统化的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这种课程内容选择不再以学科知识系统为依据而是主要依据职业需要或岗位群需要设计若干相关联的项目每个项目围绕能力核心选择知识要素技能要素和态度要素学生在完成真实性项目任务的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经验体系理论成为实践的背景和向导

3.重建与模块化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问题主导型教学模式体验——反思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和专项技能训练模式等

(三)建设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条件

建设能满足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校内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境条件是众多应用型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破解此难题首先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层的决心和魄力其次是通过贷款校企共建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第三是充分开发仪器设备的功能和提高其利用率

(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队伍

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和专职技术人员缺乏是制约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实施现有仪器设备无法有效利用的最关键因素。“教师转型是众多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这里既有理论教学教师不愿意去企业的思想问题有去企业实践和从事实践教学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问题也有实践教学能力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的问题解决此难题具体办法有很多但关键是要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从事实际工作或应用研究而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到学校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双向交流机制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经验值得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聘请教授根据德国高等教育总法有关规定一般来说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学术性即一般应有博士学位实践性一般应在本专业从事至少5年以上( 其中3 年在高等学校外) 的实际工作在任教期间应用科技大学每4 年还享受一次为期半年的研究休假到校外的对口单位从事实际工作或实用研究以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最新问题和动态更新和扩充知识此外还从社会上和产业部门中聘任了一批学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或兼职讲师

(五)建立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机制

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实现课堂中学习与实践中学习应用中学习研发中学习的有机结合也是世界各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条成功之路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学校与产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提高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培养独立实际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学校教育环境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企业生产现场环境中顶岗实习的学生和企业的工人技术人员及负责指导的师傅形成了一个实践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的成员之间( 包括新成员与老成员之间新手与专家之间) 的交往互动相互观摩相互模仿能有效促进知识的运用缄默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实践共同体的文化氛围有助于成员形成重操作重合作重创新等意识和个性特征这些都有助于新手在较短时间内成长为一个成熟员工

在我国不乏产学研合作的成功范例但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破解此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政府主要通过立法减税创新研究资助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明确企业在接收培养实习生方面的职责和义务调动企业为自己和行业培养后备技术力量的积极性企业将培养实习生纳入自己的人才战略视培养实习生为已任形成企业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解决自己的人才由于贮备与输送问题还能培养潜在的消费者和义务的推销员学校则要与一些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的关系深入企业了解其需求和技术困难帮助其解决技术难题促进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以赢得企业的支持同时与企业一起解决实习生的工作生活指导考核等具体问题建立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双指导双考评的制度在产学多样化深层次合作方面示范性软件学院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与企业高新区地方政府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办学合作或者参与股份或者提供条件等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还有直接让企业参与课程的设置规划和开发使课程体系更好地与企业需求结合很多企业还支持高校开展了大学生竞赛活动在学校里建立了不同企业的俱乐部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企业文化有所了解

 

 

 

 

编后语: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一开始就应思考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仍然照搬重点大学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四重四轻”现象(重开会,轻落实;重规模,轻效果;重材料,轻调研;重形式,轻内容)在转变模式下,实践教学重要地位未得到确认,实践教师存在许多问题。为此,应从观念、体系、硬件、师资、机制五个方面破解实践教学。

 

 

 

 

 

 

 

提高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研究

 

沈 秀[4],乔元明[5],戎红仁[6]

 

摘要: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而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质量的全局。高校重视实践教学质量,但由于实践教学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程度, 使得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落不到实处。因此, 必须遵从实践教学自身的规律, 积极探索增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有效性的新方法。

关键词: 实践教学; 质量; 管理

 

一、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及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学校在建立和实施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对指标的遴选与指标的主要观测点缺乏科学的论证与检验,甚至许多指标都是直接拷贝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或者专业评估、实验室评估中的指标,这些指标都有特定的针对性,直接拷贝并不一定具有指导性和科学性。

2.实践教学环节涉及的内容广泛,且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形式各不相同,决定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和控制的难度很大。

3.实践教学过程一般都历时较长, 场所不固定。一般由指导教师先对实践内容进行讲解, 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规定的实践任务,就无需教师再进行指导。一些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固定的教学地点,只规定师生在约定的时间地点见面指导,这样的形式是难以进行管理和控制的。

4.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费时费力, 能够顺利开出就不容易, 其质量控制得不到重视, 没有固定的制度,缺乏信息沟通。

二、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以科学的教育观为指导。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缩短,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这更强化了本科实践教学的基础性,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品格的塑造。即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业务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诚信守法,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应牢牢围绕这个观念,对评价机制有所创新。

2.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让与实践教学相关人员都参与到实践教学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涉及教师、学生、教辅人员、各院(系) 教学管理机构、学校教务处和以主管教学校长为首的学校教学管理决策层。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将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和员工。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目的不是对某个部门或个人工作的质疑,而在于通过监控手段的帮助,改进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实践教学质量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以人为本,不要误伤教师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 management) ,简称TQM,是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是指组织为确保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由组织全体人员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对影响质量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达到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为目的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全局、系统观点,不仅要考虑质量对直接用户的影响,而且要考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尊重客观事实,用数据说话,正好解决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偏重定性、轻视定量的问题;全面质量管理还遵循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 的工作方法。高校教学质量管理需要遵从PDCA 这四个环节进行动态管理,保证教学质量螺旋式提高。

4.过程管理和结果监控相结合。实践教学质量的结果监控适合高校二级学院评估和比较, 可以通过结果的对比,寻找差距,相互学习和激励,但也存在“于事无补”的缺陷。过程管理则凭借对评价目标进行全过程的、经常性的、随机性考察的优势,获取更详实、丰富的信息,及时把“不合格品”消灭在它形成之前和“生产”过程之中, 变“秋后算账式”为“事先预防式”和“过程控制型”。把实践教学质量控制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主要教学环节,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监控和对主要监测点的重要监控。

三、增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1.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确定质量管理的范围。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 、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形式。高校管理部门应该从全局把握,设置校级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院系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专业层面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一般而言,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应该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各专业实践技能构成及规范;第二,根据专业技能规范梳理出实践教学环节,编制实践、实验大纲;第三,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将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在教学计划中;第四,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规范严格执行并在执行反馈中不断调整、更新。近年来凭借实验室中心化、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科竞赛平台的搭建、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等基础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常州大学形成了包括实验、实习和实训、课程设计(小设计、学年论文) 、研究创新项目、社会实践和毕业环节等多层次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医学、艺术等多学科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也根据培养方案明确了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

2.确定主要观测点明确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内容。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学校“服务地方经济、为行业服务”的办学方向,2006年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际制定了《常州大学实践教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详细规定了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观测指标。

(1)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该观测指标主要考核指导教师的结构和水平规定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必须有2/3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才能达标如果全部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并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且能将科研应用于实践教学的则可以达到优秀。

(2)实践教学条件及利用。教学条件的监控在于保障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并使教学资源配置合理化。该观测指标从设备、耗材、经费和场地几个方面考核。教学条件的监控应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

(3)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该观测指标对人才培养计划和标准、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大纲、指导教材及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做出评价。根据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和教学信息反馈定期对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指导教材进行修订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调整和改革。

(4)实践教学过程与管理。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阶段性和随机性教学检查重点监控指导教师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情况学生的参与情况、考核标准和方法、教学资料的管理等。

(5)实践教学效果和特色项目。教学效果主要通过学生评教、专家同行评教和社会评教等三个层次进行考核。特色项目主要考核教学改革的效果。

3.建立长效的质量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其持续性。为了使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长效有序的进行、增强全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需要建立健全长效的质量管理运行机制。

(1)管理决策机制。建立以校长为教学质量第一负责人的教学质量工作责任制,明确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地位。定期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专题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成立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学主管部门领导、二级学院教学院长等组成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全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鉴于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可以组织分委员会专门负责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工作。

(2)日常运行制度。一是,教学检查制度惠及实践教学。每学期的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常规教学检查工作,惠及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按照实践教学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确定理论课和实践课程检查内容的比例。二是,实行实践教学三级听课制度。领导、督导员、专家同行三级听课制度是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听课可以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组织纪律等因素,专家同行则重点关注其教学水平,督导员可以全面关注实践教学环节质量。三是,在实践教学中开展“讲、听、评”活动。各二级学院可以3年或者5 年全面开展一次实践教学质量大检查, 将所有实践课程刻录成录像,让领导、专家、督导员和师生共同观摩,并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相互进步。对于效果较差的实践课程进行重点培养和改进。四是,学生评教制度惠及实践教学。

(3)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加工和信息反馈。只有建立畅通的信息系统才能及时也将各类教学管理信息共享,以达到及时发现错误和改进错误的效果。

(4)评估系统和激励系统。专门针对实践教学进行课程评估和考试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年终二级学院考核之中,突出实践教学对二级学院整体发展的影响;将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评优和精品课程等具有激励性质的活动范围之中。

四、结语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是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以上主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教学管理层面进行了探讨。实践教学的实施是在二级学院和系( 教研室) 完成,因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还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如果能从学校的学风建设、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推进作用的。此外,实践教学环节指导教师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但学校对高学历的追求和对实践教学队伍工资水平的限制, 使有实力的实践教师流失也是不利于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要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全局出发,全员共同努力。

(转摘自《煤炭高等教育》2012年第2期)

 

 

 

 

编后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把实践教学看成是一个系统,把该系统中毕业设计、实验、实训等内容看成是一个个的子系统。然后,分别对每一个子系统进行管理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方案,高校提高教学质量。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构

 

汪志国[7]

 

摘要:质量标准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作为一所典型的新建地方型本科院校,池州学院

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积累和针对迎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专项建设,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为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一、建构思路

持续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是池州学院孜孜不倦的追求,为了提升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学校多次召开各类研讨会,最终以文件的形式细化了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明确了实践教学的基本环节,制定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对本科实践教学中的课内实践、实践基地教学、实验教学、教育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专项重点建设。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经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梳理与建设,找到了质量监控的不足之处,拟以质量工程的形式来建构实践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

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既包括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总括性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也包括课内实践实践基地教学实验教学教育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各具体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前者是纲领性标准是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目标性要求后者是过程性标准是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环节前者指导着后者的实施后者的实施以前者为依归纲领性标准和过程性标准有机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池州学院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二、建构原则

(一)全局性原则

在制定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时,要对构成实践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作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要对不同学科门类和专业的学生拟出符合学科和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内容:比如经济学专业学生应进入现实市场实习;历史学专业学生应到相关历史文化遗址实习;文学专业学生应该到各级刊物实习;教育学专业学生应到各级学校实习;理学专业学生应到企业实验室实习;工学学生应到工厂实地实习;管理学学生应到企业管理部门实习等等。这样就可以达到学校“能力导向、素养为基、专长分流、特色教育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基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和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复杂性,实践教学质量常常需要综合多方面来体现。要保证实践教学的实现目标与效果,就不得不对实践教学环节与过程作全局性的思要顾及到实践教学过程的各个子环节以防重视某一子环节而忽略其他环节同时要以学科和专业为基础进行分类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学时数学分数应有不同体现出不同专业学习过程中因材施教的特点

()客观性原则

教学活动有其客观存在的规律性作为教学活动一部分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样存在其客观规律性因此在制定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时应该根据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特点和客观规律制定总目标一致但各个环节学时分配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总目标一致是指不论是哪个学科专业的学生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各个环节学时分配不同是指不同学科所涉及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环节采取的方式也可以不同譬如课内实践教学可以细分为演示练习扮演与讨论等课外实习基地教学可以细分为实习基地老师指导学校带队教师指导与学生实际操作等实验教学可以细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与创新实验等实习教学可以细分为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等并对分散实习学生进行统一的实习答辩避免形式化第二课堂教学可以细分为网络课堂与其他学校课堂等如池州学院学生就可以辅修安徽省应用型本科联盟高校(行知联盟)的相关专业达到一定学分后可以取得相关的学历与学位认证

()科学性原则

确定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直觉和经验而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只有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才能对实践教学发挥真正的监控作用科学性既包括实现目标标准的科学性即实现目标是科学合理的而不是假空不切实际的又包括实现方法和实现程序的科学性即在实现方法上是具体的在实现程序和过程上是可以反复验证的贯彻科学性原则首先要从学与用统一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实际运用为目标建立合理的评估指标其次评估指标和实施方案应可利用现有的统计分析技术以便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精确的统计分析

()操作性原则

实践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估的价值在于指标化与操作性操作性原则要求在制定实践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估方案时其质量标准应该客观化数量化程序化不能主观臆断或缺少数量指标要求有切实可行的实施程序和评估方案这些指标可以参照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里的指标体系进行建构从而确保所评价内容的权威性与合理性

()发展性原则

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也应该随着实践教学环节的发展变化而及时作出调整以保证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譬如课内实践中的学生扮演环节几年前学生扮演时主要是以讲授为主现在除了讲授这种手段之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示范教学或者进行说课”或“微课的形式进行因此在制定课内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时就应该有所调整如果固步自封不及时调整就会落后于时代与学生的现实需要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建构措施

(一)强化实践育人要求,制定相关实践环节评价标准

为了实现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学校对实践教学各子环节进行了综合研究和深刻分析,与综合性大学进行对比,确定了符合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定位的基本环节。制定了《池州学院本科实践教学工作实施办法》。通过课内实践教学评估、课外实习基地教学评估、实验教学评估、实习教学评估、第二课堂教学评估等质量评估标准进行评估,以验证实践教学效果。对实践教学中有创新、有成效的师生进行奖励并进行推广,对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鲜有成效的进行限期整改,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二)细化实践教学标准,切实有效加强实习基地教学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创新性本科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学校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要求极为重视。为做好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实现本科教学目标,不断提升各类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要求、质量指标、实施方案等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细化。重新确定的质量标准强调了实习基地教学的重要作用。实习基地教学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直接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实习基地教学的教师既可以由实习基地人员担任,也可以由课堂理论教学教师担任,课堂教学教师在担任实习基地教学教师时有一些条件要求,最好是具有“双师型冶教学资格。近年来,学校“双师型冶队伍人员不断壮大。同时,学校积极拓展实习基地,与省内外企业合作建立了大量的实习基地,逐步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学生实习基地教学已经常态化、制度化、规模化,提升了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提升了教师在实践中激发创新研究的能力。

(三)强化实验教学,提升学生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操作能力、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池州学院理工科,以及文科中经济贸易系的实验教学条件相对来说还是颇具规模的,学校新建的实验楼设施完备,材料与化学工程系的化学与材料工程实验中心冶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十二五”国家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于基础扎实,有望获得批准。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不断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理工科各系部都在不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学校在师资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实验目的介绍、实验过程指导、实验分析总结、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得到了社会企业和行业的好评。

(四)规范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

学校一贯重视实习工作,将提高实习教学质量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项核心工作来抓。为了做到因材施教、人性管理,学校实行了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实习制度。集中实习由有经验的老师带队,分散实习学生必须提供家长签字的证明,实习结束由系部进行统一的实习答辩,从而使实习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同时,为了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学校不断完善了本科学生实习的文件,确定了实习教学开展、实践技能提升、实习日志记录、职业技能认证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估要求。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制作要求,完善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过程指导及评审规范、确定了优秀毕业论文评审指标和标准,提供了毕业设计(论文)各工作阶段的相关模板和表格,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五)完善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进一步促进本科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学校不断修订相关文件,修订了《池州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实施办法》,出台了《池州学院学生参与安徽省应用型本科联盟高校辅修专业的通知》等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文件,强化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评价。同时,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社会实践学分冶、“创新学分冶和冶创业学分冶,将社会实践、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直接纳入到学生的学业中。这些做法进一步完善了第二课堂,促进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转摘自《联盟论坛》2013年第5期)

 

 

编后语:培养应用技术型性人才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心所在。而知识应用能力是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核心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获取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因为实践教学是理论转换为实践书本知识转换为动手能力的关键步骤。因此,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需通过实践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的建构与实施、评估,进一步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实践教学在地方本科院校的地位与作用,真正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编:刘明初                  编辑:萍乡学院高教研究与评估所

常务副主编:邱建丁 陈永国          电话:0799-6682196、6684301

副 主 编:易志文               地址: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五里牌(337000)

责任编辑:钟旎                    E-mail:pxgzjps@163.com

* 本刊部分栏目的内容摘自公开媒体,并注明了出处,特此鸣谢。



[1]张冷夫(1971-),男,甘肃通渭人,法学硕士,副教授,商洛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

马陆亭(1963—)男,博士,研究,教育部教育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

[3]何万国(1965) 四川安岳人硕士教授教务处副处长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和高教管理研究

[4]沈秀(1977-) 常州大学教务处科员助理研究员金融学硕士

[5]乔元明(1970-) 常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管理学硕士

[6]戎红仁(1967-) 常州大学教务处科长副教授理学硕士。

汪志国(1963—),男,安徽枞阳人。现任池州学院教务处长、博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