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发展与研究动态2013年第3期(总第14期)

信息类别:高教研究   发布时间:2014-04-08 16:07:58 点击数:


 

 

高教发展与研究动态

 

2013年第3期(总第14期)

 

萍乡学院主办                                         2013年10月16日

● 教育动态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

● 名校理念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大学第一

● 研究专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特色强校战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思路探析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探索

☆集中差异化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特色的战略选择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目标定位原则与办学特色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

●他山之石                     

  地方本科院校创建之路: 美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路径选择与实践———以池州学院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动态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

全国广大教师们:

第二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正在遥远的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1400万教师,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祝大家节日快乐!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祝全国广大教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习近平

    2013年9月9

 

 

 

 

 

相关解读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在第2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教师致慰问信。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对全国教师提出殷切希望。总书记的慰问信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为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指明了前进方向。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广大教师过去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总方向和总指针。为谁服务,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教育必须始终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向。党的十八大谋划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教育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不动摇。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落脚点。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我们应该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以及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新特征,都对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全社会都要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造就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广大教师承担着新的责任和使命。广大教师要解放思想,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要打破用“一把尺子”量学生的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广大教师要纠正一切教学行为瞄准考试和通过增负提高成绩的错误做法,创新教学形式,多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广大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社会实践,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慰问信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各项工作,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立新功。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和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调了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实际行动为教育改革、国家发展做出新贡献。

当前,全国13亿人民都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是最坚固的基石,也是最重要的支撑。只有优先发展教育、培养优秀人才,才能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庞大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本优势;只有下大力气办好教育、发展科教,才能给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最有力的支撑;只有让人民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让人人都获得福祉、享受幸福。

特别是在当前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众多挑战,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尤其需要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教育不先行,人才难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向教育发展要创新潜力、向人才开发要创新活力。

面向未来,教育承载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对推动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教育必须适应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发挥教育在思想塑造、文明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培育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加快与科技创新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与市场的对接,培养更多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必须适应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望,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实施素质教育,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关键在教师。各地要把教师队伍建设当作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引路人、文明传承者的作用,立足本职岗位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实现中国梦,教育任重道远,教师使命在肩。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更加昂扬、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教育事业,勇于改革创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百年大业做出更大贡献,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对教师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出了新的精辟论述。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充分认识教师的崇高使命,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同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教师是兴教之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好学校、好教育的最重要标准,就是要有好教师。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教师有爱心、有学识、有高超的教育艺术,那么硬件设施即使有些简陋,家长、学生也会心向往之。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中国梦的奠基者。教师的重要使命,就是为每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并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每一间平凡的教室,每一节朴实的课堂,都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类文明精神的接续、人生梦想的起航。正是有亿万个孩子梦想的放飞、绽放,中国梦才更加光彩夺目。如果说中国梦最坚实的土壤是在学校,那么教师就是最伟大的“造梦师”,他们用默默无闻、孜孜不倦的智慧劳动,让每一颗年轻的心灵都与中国梦激情相拥。

 教师是现代公民的培育者。教育的目的是“立人”,能不能培育出健康向上的未来合格公民,能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取决于每位教师是否心中有“人”,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质量。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人们的开放、民主、权利意识日益增强。时代呼唤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责任担当、理性文明的新一代大国公民的诞生。教育时不我待,教师任重道远。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自觉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时代使命,坚守理想,为国育才,那么中国的未来就会更光明。

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不仅要在学业上释疑解惑、循循善诱,更要为学生人生指引方向;不仅要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更要关注并努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的精神生命也健康发展。只有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纯洁精神的人,并乐于过问学生的精神生活,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内涵、更有品位、更有魅力。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的意识,把重视教育、关心教师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改善教师待遇,提升教师素质,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广大教师要深刻认识自己的伟大职责,兢兢业业,诲人不倦,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教师承担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广大教师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总目标,对全国1400万教师提出的殷切期望,也是每位教师应充分领会并积极践行的时代使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水平,根本上取决于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唯有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3年来,教育改革风云激荡。但老百姓对教育满意不满意,最终要看教育质量有无提升,这在根本上取决于千千万万教师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不懈努力。教师要努力转变教育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营造生动活泼的育人过程。教学要摒弃注入式,采用启发式。要注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实践、有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文体活动。教育是一门实践的学问,真、善、美、爱的种子能否播撒到每个孩子的心田,关键在于教师的实践能力。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会努力了解学生的一切,并据此改进教学,让学生看到他们学的知识与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密切相关。一旦这种联系建立起来,就变成学生推动教学、教学赢得学生,必然会在家长乃至全社会树立口碑。

教育公平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石。最终的公平应该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的作用就是要为孩子提供最合适的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发展能力,人人都能成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从幼儿开始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教师还要主动拓展教育格局,聚合教育资源,营造全员参与、民主协商的育人氛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这是现代教育民主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形成合力育人机制的前提。作为教育改革的基层实践者,教师要有开放的意识,以开阔的视野和胸襟,主动聚合包括家长、社区在内的各种资源和力量,搭建大育人格局。只有社会普遍意识到,在孩子成长事业上没有旁观者,人民满意的教育才会有肥沃的土壤。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重任在肩。我们相信,只要每位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在时代与职业的坐标中找准定位,在大时代、大事业的格局中明确作为,出色履行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一定会出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景象。

 

 

(转摘自http://www.gov.cn/zwgk/)

 

 

 

 

 

 

 

 

 


名校理念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大学第一

 

新加坡国立大学(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称NUS,或“国大”),是新加坡共和国的第一所大专学府。新加坡国立大学始创于1905年,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且最赋声望的大学,目前拥有9所专业学院,7个研究生院,多个研究所和科研中心。共设学系50个,在校本科学生约19000人,研究生7000多人,教研人员3000人。新加坡国立大学目前拥有13个学科,可供至少22000名本科和8000名研究生学习。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设有人文和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商学、法学、建筑学、电脑学、杨潞龄医学院和杨秀桃音乐学院。另有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东亚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学语言是英文,并采用英美式的通才教育。她采用了学分制和投标选课制,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选课搭配的指导。她采用了英式的5分制和荣誉学位制,根据学生的综合累积分(CAP, Cumulative Average Points)授予不同等级的本科学位。除了工科,医科等少数专业外,本科阶段学制一般为三年,成绩优秀的可以加读一年以获得荣誉学位。本科学位分为一等荣誉,二等甲级荣誉,二等乙级荣誉,三等荣誉,及格等。一个优秀的荣誉学位通常与更高的就业起薪挂钩,这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鼓励学生在本科三年级参加实习或交换生计划,为与以后就业或深造打下基础。研究生和博士生通常有两个导师,一个在所属院系,一个在相关的研究所甚至私人企业。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各个院系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广受欢迎。除了学习和科研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例如,社团、义工、兴趣小组等。在新加坡,课外活动积分(CCA Point)的高低,和课业表现同为雇主招聘时的参考标准。

近年来,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国际高等学府的排名中不断飙升,已成为亚太地区倍受瞩目的顶尖大学。2013年度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全球名列第24名,比2012年晋升了一级。新加坡国立大学首次在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中成为亚洲大学第一,领先香港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则跃升六级,依旧保持在世界50佳的地位。

与欧美高校相比,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优势在哪里?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在教育科研方面的投入占了GDP的3%,是在这方面投入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新家皮融会东西方文化,这里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以及欧美文化,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整个世界。作为亚洲知名大学之一,新加坡国立大学提倡‘无墙’文化:思维不设墙、概念不设墙、人才不设墙以及知识的发掘、转移和应用不设墙。国大给予学生的学习环境与体验,能协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并为他们日后迈向以创意为主导的无疆界环球经济做好准备。

大海里的鱼可以改变形状和颜色,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而家里养的鱼或池塘里的鱼相对就比较娇嫩。”国大校长施春风形象地比喻,“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大海里的鱼。”“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办学理念首推创意主导。”施春风直言道,“亚洲学生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增强其创意,而个人才智和有利环境的相互作用能够激发创造力。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影响,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一简单的物理现象说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专业、不同趣味的人在一起,就会产生火花,产生创意。在大学里,个人理念、权威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产生火花的基础上,通过团队的力量,将这些孕育着创意的火花整合起来,并形成一整套机制。”施春风特别强调 “我希望今后每一个从新国大走出去的学生,不仅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位为荣,更以在大学里受到的创意教育为荣。”施春风兴奋地说:“I believe!”

 

(转摘自http://edu.sina.com.cn/)


研究专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特色强校战略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思路探析

 

赵健[1]

 

摘要: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法治校努力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重视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特色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学科结构调整与学科整体水平提高的关系最终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依法治校内涵发展特色强校

 

2010 3 教育部批准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郑州师范学院这不仅改写了郑州市没有一所市属本科高校的历史也填补了郑州地区没有一所本科师范院校的空白郑州师范学院要立足中原秉承传统着眼未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依法治校之路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走质量立校之路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走科研兴校之路要突出特色和重点走特色强校之路要不断增强大学社会服务职能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治校,营造以为本的良好氛围

科学发展观是各项事业包括高等教育事业的价值观念统领高等教育领域的科学发展观是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与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就大学而言科学发展的核心就是按高等教育规律和大学的组织属性办学。《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公办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校长职权”。因此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学必须依法治校

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治校关键是要努力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要实现依法治校科学发展建章立制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不仅在于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做用什么样的观念体制和机制来指导和推进工作也就是用什么样的观念模式去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前提严格学校规章制度是保证学校良好秩序的前提学校良好办学传统和风气的形成名牌专业特色学科及精品课程的创建新观念新思想的萌生尊崇学术求真向上团结协作平等正义的校园气氛的形成等都要有学校章程和一整套规章制度来保证这不仅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促使学校尽快走上科学发展正确轨道的必然要求

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治校还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学校的历史和特点培育具有师范本科院校特色的现代大学精神2007 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说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不在权威的讲坛也不在那些张扬的东西而在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优秀传统的体现是学校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灵魂之所在大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等方面对一所学校来说大学精神既是引领师生员工的旗帜又是维系师生员工的纽带大学精神既是学校无形的品牌也是学校地位的象征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和由此形成的办学模式风格都有自己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位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校已逐步确立了与中原一同崛起的校训形成了厚德博学弘毅创新的校风这无疑为我校良好学术氛围的营造和现代大学精神的凝练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大学必须以为本学生是主体学科是核心学者是关键学术是基本学风是灵魂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治校还要求我们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妥善处理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高校工作人员主要包括行政人员和教学人员因而管理工作具有科层制和学术组织的双重特点高等学校里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力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具有各自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都是大学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只有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使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共同服务于学校的整体目标笔者认为作为传播和发展科学知识的机构高校应以保障学者的学术权力为主要目的行政权力应该为学术权力服务

以质量求生存,注重内涵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强化质量立校意识提高质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更应当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一般而言作为新建本科院校通常被定位为教学型学校其大学三大功能的体现往往侧重于人才培养其发展目标和历史任务就是要以教学为中心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虽说科学研究也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和职能但由于科研成果更容易被量化容易出数字在各种检查评比中更容易挣面子所以有些新建院校就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不遗余力地抓科研而把教学工作冷落在一旁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抓教学质量是百年树人的隐性而长期的工程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就无法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各项政策的制定应切实做到向教学工作倾斜做到重科研更重教学应采取有效措施把人才培养质量意识转化为具体实践在全校上下形成重视教学质量的浓厚氛围要切实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致力于构建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模式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既要努力做到让学生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更广泛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要建立通专结合的课程体系。“就是指为了达到毕业要求规定学生必须修满足够的专业课程以保证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达到一定的深度就是指拓宽学生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文化视野以保证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要充分借鉴通识教育的理念以弥补传统专业教育过重的现象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把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出基础扎实品德优良专业过硬的高素质人才除了加强通识教育还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以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努力培养社会用得上又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意见指出:教学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要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对新建本科院校评估的重点就是教学质量这是所有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认为只有严格按照教育部出台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标准切实规范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才可以得到保障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才可能有更大的空间为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明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标准全面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建工作并以此作为学校所有工作的中心任务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邓小平同志曾指出: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必须科学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计划地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同时应采取选派专业教师到省内外著名高校跟班听课学习邀请高校名师来校讲公开课示范课等直接有效的方法倾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平能胜任本科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队伍也只有如此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学校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重视学科建设,加强教研科研,提升可持续发展动力

19世纪德国洪堡大学率先提出大学不仅应是教学中心而且应是科学研究的中心这种预言和使命至今已经得到充分展现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是逐渐积累发展起来的大学的教学和研究人员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掌握和发现一些真理和新的科学知识把知识疆界向前推进成为知识创新的中心和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大学就是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场所如果说教学工作是高校所有工作的那么科研则是高校发展的”。事实上大学教师只有不断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内容才能够接触到科学发展的前沿才能不断有源头活水培养的学生才能有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才能有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只有不断进行科学研究追求真理才能成为一个高素质高层次的教师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学校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科研工作的结合点是学校长期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学校保质量上水平的关键地方高师院校要提升学科建设水平首先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尤其要有领军型学科带头人和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学术梯队要重点选拔和培养领军型学科带头人使相关人才向学科建设需要的方向集结要培养学术骨干整合学科梯队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领军人物以高水平创新拔尖人才为主体的科研创新团队要根据学校发展目标以学校重点学科为依托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高职称的师资加快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要通过抓科研工作来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名言大学乃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令人口口相传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其学科及专业带头人是由掌握各种学科和专业知识的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所现代大学要以探求真理和新的科学知识作为它存在的前提现代大学的任务就是传递应用融合和创新科学知识及发现客观真理对于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树立现代大学意识和办学理念十分重要现代大学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学术服务社会改革创新。”现代大学与传统大学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可以这样说在现代大学里教学是中心研究是先导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大学发展壮大的有效机制为了不断探求客观真理现代大学要有一个学术自由的环境即允许学术在一定范围内有其客观性和独立性学术探讨一般应不受地方政策特殊利益集团或宗教等的影响学术研究自由是大学创造新思想新文化的先决条件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保证也是大学活力的表现我国著名教育家前华中工学院院长朱九思先生认为:大学生命的真谛就是学术自由和追求真理。”知识创新和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于科学精英和学术大师的成长与崛起

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是民主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只有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依据学术无禁忌宣传有纪律的原则来对待学术研究才能营造自由研究的学术氛围为科学研究提供较好的条件要健全项目管理机制保证科研计划顺利完成和成果转化要通过科研项目和经费的争取加强对横向项目执行过程的监控和追踪保持与企业科研人员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对技术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发现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合作双方顺利达到合作目标真正做到互通有无合作双赢积极协助成果的鉴定转化以及专利申请要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套科研业绩评价体系提高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应将教学与科研生产创造等内容纳入到职称晋升收入分配职务提拔等工作中并制订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师予以重奖

突出学校的特点和优势,走特色强校的办学道路

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等学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根据自身办学历史所形成的特色和服务对象的地方性特点找寻学校发展的重点和优势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立足优势发挥特色走特色强校之路办学特色是在办学历史中形成的是对学校各种资源所蕴含潜能的激发与整合提升而形成的整体优势特征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的品牌和宝贵财富大学办学特色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有办学思想特色办学目标特色其次要有学科专业特色第三要有人才培养特色

办学特色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大学的一种优势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就会变成一种隐性的文化教程文化课程会潜移默化地对全体师生员工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师生员工中形成一种精神和向心力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和优势要从比较中发现人无我有中去构建从自身办学历史中总结提高郑州师范学院1952年建校后来几经撤并和恢复发展成为今天的本科师范院校有较长的从事师范教育的办学历史为郑州市和河南省输送了大批基础教育师资从郑州地区高等教育的结构来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也只有郑州师范学院这一所因此作为省会城市唯一的一所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应当旗帜鲜明地坚持师范教育的办学方向更加突出地强化培养与培训双轮驱动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为郑州市和河南省基础教育和特殊教育培养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师资我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开办于1986 迄今为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了特教师资一千余人是河南省唯一培养培训特殊教育师资的基地2008 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到我校视察重点考察了我校的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并指示我校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应继续坚持和突出这一办学特色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形成兴趣发现合作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关键以队伍建设为主体以办学条件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质量为根本以培养郑州市乃至全省优秀教师为目标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师范教育办学体系这既是科学制定学校总体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真正体现

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服务宗旨因此突出重点发展内涵强化特色还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地方本科院校的服务对象的需求突出新建本科院校的地方性”。这是实现特色办学的主要路径在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和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郑州市核心增长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应综合考虑社会需要与办学条件下大功夫做好学科结构调整和重点学科建设两件大事千方百计培植骨干学科和品牌学科应抓住地方资源和行业优势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发挥自身优势建立新的学科形成新的学术生长点积聚发展优势和持续力量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发挥自身人才资源优势,增强服务社会功能

1904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提出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Idea) 即大学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打破大学的传统封闭状态使大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促进地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构建中原经济区充分发挥郑州核心增长区带动作用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科技的创新也要靠教育信息化时代使得大学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大学与所在地区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地缘因素对大学的影响日渐突出大学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大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郑州师院做为郑州市唯一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有效地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不但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学校自身的发展我们要尽可能地采取各种方式与地方保持密切的联系

与中原一同崛起既是我们的校训也应成为我们的办学方向因此学校的办学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等都必须紧扣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要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库为郑州市基础教育和特殊教育培养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师资要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调整学校专业结构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与地方企业联合创办专业或开设课程为郑州市培养适合中原经济区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要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参谋部通过经济政策的分析和研究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支持要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科学研究中心通过产学研的密切合作凭借知识的优势利用人才设备信息等优质资源探索研究科学新成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技术推广技术开发等服务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大学职能的应有之义同时大学还是研究科学知识探求真理的地方大学是社会知识精英集中的地方在引领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追求社会良知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历来起着重要作用蔡元培先生早就倡导教育要领先社会引导社会德国洪堡大学早就提出了大学是社会的道德灵魂”。除了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之外还要进一步提高要求在倡导和实践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转摘自《郑州师范教育》2012年第2期)

 

 

 

 

 

 

 

编后语:高等教育已实现从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已成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承载者如何在愈演愈烈的高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很多新建本科院校面前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按照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与时俱进的原则进行战略定位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传统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的大学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探索

 

郑雪松[2]

 

摘要:办学定位是学院发展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南应用型定位下的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应突出特色应用作为学科建设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模式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色调以立足区域服务地方社会为宗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探索

 

一、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

1高校办学定位内涵(略)

2应用型办学定位的确立是新建本科院校适应市场经济和自身发展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项调查表明截至今年12010届本科大学生签约率排名前10位的专业为能源动力类化学类机械类化工与制药类土建类电气信息类工程力学类材料科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而哲学历史民族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同时新生的中小企业大批产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大增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计划控制减弱但高校之间仍然存在分工这种分工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居强势地位的名牌高校部属院校就有条件在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上偏重于研究型”。而新建本科院校要选择研究型由于自身条件欠缺建校历史较短等不利因素让市场赋予了另外的分工就会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不论被定位为哪一类型学校都应着眼于能在该类学校中办出高水平。“普林斯顿大学连续七年美国大学排名第一有些人认为一流大学研究生数量一定要超过大学生一定要有医学院一定要是综合性大学这些话对于普林斯顿大学都不适用普林斯顿大学目前仅有6677名学生其中4678名大学生1999名研究生2006年该校仅授予277个博士学位151个最终的硕士学位( 硕士毕业为止不再继续攻读)全日制学生与全日制教师之比为51而且没有医学院也没有法学院与商学院(目前中国名列前茅的一流大学几乎都有商学院医学院和法学院)研究生也不过是学生总数的30%但普林斯顿大学绝对是世界顶尖的大学它的伟大在哪里除造就了25位诺贝尔奖得主和12位菲尔兹奖得主校园中那种自由又宽容的学术氛围之外最重要的是特色鲜明。”

二、应用型定位下的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路径

1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高校特色发展的驱动力新建本科院校像其他高等院校一样是一个学术生态系统院校的声誉优势以及特色都通过学科建设体现出来应用性是其主要宗旨前哈佛大学校长博克谈及美国大学对地方文化的影响时说:无论在城市还是乡镇大学的文化反世俗陈规的生活方式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常常成为刺激周边社区的载体同时也是他们赖以骄傲的源泉。”所以立足应用依据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结合地方经济历史文化和学校传统编写教材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选择改革新建本科院校现行教材选用模式倡导大学课程教学用书的多样化和精品化完善应用性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应用性教材选用机制要着重抓好以下环节依据地方需求鼓励高校教师参与相关教材的编写吸取企事业单位专家的建议设立地方高校教材指导的专门机构等

2师资队伍建设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沃森等人认为从课程方案到实施课程中间要经过教师的实践和教师的文化转换教师文化影响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执行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发展下去也需要一批高素质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增强科研能力仍是新建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教授科研终止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老师一旦熬到教授级别就停止了做科研说明他们做科研很被动缺乏科研意识提高普通教师的地位消弱学校行政权力切实做到执政为民”。增强教师的学术意识而不是引导他们从科级向处级层层攀登无心教学与科研要知道新建本科院校不是行政学院教学和科研仍要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只有站在学科前沿创造较多的理论成果指导学生才能培养出大量创新型人才。“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只能兼顾一方的两难说是虚设的这两种活动相互促进。”作为高校重要职能的教学与科研是不能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为了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把引进人才作为重点同时加强原有教师的培训和教育至关重要但要注重质量和实效防止走过场职称评定应突出高学历的优势这样有助于激励原有教师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培训意识

3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学校定位不只是高低层次的定位也不只是学科门类的定位定位的主要依据应当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职能。”比较而言研究型高校侧重于发展科学技术注重科研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高校侧重于培养直接服务于社会的人才不同类型的人才需要不同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采用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借助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培养

就生源来源而言新建本科院校来自农村的学生所占比例相应大一些他们高考分数也不算高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物质资本的短缺和文化资本的困乏而不是他们智力的滞后实际上他们的潜能是巨大的如果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和环境他们的智力同样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和谐发展而言不能将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都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应依据他们的兴趣和发展的潜能可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但决不能将具有科研型潜能的人才扼杀在新建本科院校

所以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复杂一些一方面要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一面不能忽视科研型人才的发展创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两类人才培养的关键都在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应该在日常教育之中它不是另起炉灶的一种新的教育体制而是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所谓创造性教育意指在创造型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这种教育不须设置专门的课程和形式但必须依靠改革现有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来实现。”

4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可以成就也有可能摧残一个人一般地说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所特有的人际关系行为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文化设施等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是一个传承融合创造文化的学术组织新建本科院校应以大学精神为核心以校园文化为主体以社会文化为依托在物质文化方面要注重物质文化建设的文化教育功能在精神文化方面要凸显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精神品质在制度文化方面要加强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双中心的制度文化建设注重管理的人本化防止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明确行政权力的服务和责任意识教学上在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上增强科研实力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创设应用型人才成长所需的制度文化环境的同时为考研的学生铺设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学生考核方面在重视应用能力考核的基础上拓展科研能力的考核形成激励机制

(转摘自《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第11期)

 

编后语:高校办学类型定位实际上是对学校身份的确认 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如果不顾主客观条件互相攀比定位不当缺乏特色发展方向似乎明确而实际模糊,其发展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应突出特色将应用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色调以立足区域服务地方社会为宗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集中差异化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特色的战略选择

 

李福英[3]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着趋同化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制约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本文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分析了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竞争环境,提出了集中差异化战略是新建本科院校合适的战略选择,并进步提出培养本科职业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实现集中差异化战略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集中差异化;竞争战略

 

内忧外困———新建本科院校面临全方位竞争

首先,家长和学生要求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资源,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国内众多的高校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在内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略)

其二,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用人单位的压力。(略)

其三,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竞争对手的压力。(略)

集中差异化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特色的战略选择

根据大卫·李嘉图(D avid R 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处于不同圈层的高校因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和不同的社会分工都能办出高水平的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美国著名教育学家伯顿·R·克拉克(B.R .Clark)也指出:对各高等学校分工已经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因为这有利于不同单位投入不同的工作。”对于处于我国高等教育圈层的第7圈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怎样与前6 圈院校及第8 圈院校区别开来,在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的同时形成自身差别化优势,从而有效降低所面临的前面所分析的三大竞争压力,最重要的便是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这方面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给予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波特在其创立的五力模型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使企业致胜的三大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其中,集中化战略又分为集中成本领先战略和集中差异化战略集中成本领先战略是指针对狭小的细分市场寻求最低成本但是,在高等教育领域里,成本领先战略和集中成本领先战略几乎是完全不适用的,因为对于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功能而言,人们通常首先关注的是教育的质量有多高,而不是其价格有多低,也很少有人愿意以较低的价格购买陈旧过时的知识或者较差的教育服务因此,当我们依据竞争战略理论思考新建本科院校的战略选择时,必须从差异化角度进行思考,而且要尽量避免成本差异化战略

集中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是在细分市场中寻求差异化的优势,它与差异化战略存在着市场范围的不同差异化战略所针对的市场是全行业的大市场,而集中差异化战略是在细分的市场中寻求差异化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历史不长基础不牢资源有限办学特色不鲜明的实际更适合选择集中化战略中的集中差异化战略,即新建本科院校把竞争战略的重点放在一个特定的人才目标市场上,为特定的地区或特定的行业及企业集团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服务,从而力争表明在特定品质和服务方面和外部支持群体的关系方面的独特性”。

培养本科职业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实现集中差异化战略的可行路径

(一)准确选择目标市场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集中差别化战略需要选择行业内一种或者一组细分市场,并量体裁衣使其战略为它们服务而不是为其它细分市场服务通过对目标市场进行战略优化,致力于寻求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并不寻求在全面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由此,实施集中差别化战略的关键是选好目标市场,尽可能选择那些竞争对手最薄弱的目标和最不易受替代品冲击的目标具体到新建本科院校,虽说行业内所有的高校都面临五大方面的竞争压力,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因其历史不长办学特色不鲜明的实际而承受更大的压力新建本科院校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善于发现市场空隙填补市场空白,满足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新建本科院校适宜选择竞争薄弱的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原因如下:

首先,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岗位的能级和层次结构处于上升趋势,现有专科层次的职业型人才较难适应新的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人才正好满足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与优化的需要,从而有效地消解了用人单位的压力其次,在国内,由于政策制约,本科层次的职业人才培养市场几乎是个空白市场德国日本美国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由专科本科研究生等构成的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只有才培养类型上的不同,没有层次上的高下之分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上被限定在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出现了断层我国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培养本科职业人才,有利于填补因我国本科层次的高职院校的断层而引起的本科职业人才培养的缺失,有利于构架由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组成的相对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沟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立交桥,拓展并深化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领域最后,有利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实用人才旗帜鲜明地提出培养本科职业人才,有利于克服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较单一,忽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职业适应性不强的缺陷,也有利于改革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课堂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新建本科院校改革和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二)在目标市场中寻求差异化的优势

如前所述,集中差别化战略是指集中整个学校的力量和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某一特定的目标并形成良性互动,使高校在某一细分市场上保持差别化竞争优势200多所同处于一个圈层的新建本科院校并不意味着办学特色必须趋同,每所新建本科院校因其各自不同的历史管理归属于各个不同地方等方面与所在地方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联系紧密,从而在针对本科职业人才培养这一目标上又呈现出各所在地区的特色和比较差别化优势,来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任务换句话说,实施集中差别化战略,并不要求在人才培养链上的所有环节都做强,而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对于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取得突出的比较优势这是一种求异思维,其目的就是为了局部超越,培育核心竞争力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著名且规模较小的学校,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坚持局部超越,走错位发展的道路如巴黎高师多年来一直坚持别的大学做的,我们不做的办学思想与传统意义的名牌大学和重点大学相比,新建本科院校没有雄厚的实力和悠久的本科办学历史,只有树立扬长避短,局部超越的理念,通过不同的发展路径,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本校集中差异化发展的正确的道路,以形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本科职业人才的办学特色围绕该目标和核心特色,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差别化优势,做到以差异性取胜以创新性取胜,从而创造出学校特色,树立学校品牌,构筑较高的进入壁垒

 

(转摘自《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9期)

 

 

 

 

编后语:毋庸置疑,除政府政策制约外,每一所高校都面临着五个方面的竞争压力,即学生和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内的竞争者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潜在进入者及替代品,而新建本科院校因其总体实力不强而面临更大的压力。为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正确审视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地位,结合自身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在对人才需求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准确定位,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目标定位原则与办学特色

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

 

胡舜[4]

 

摘要标定位和学特色指导心内标定位国家和发展的解和把握内外教育发展的的发展和现坚持特色原则学特色选择径,学特色发展径,学特色探索径,创新学特色学特色通过推进建设,推进学建设,加强建设建设,加大广格内部管良好推进学工作

关键词;办;办学特色选择

 

关于办学目标定位及办学特色的文献综述(略)

新建本科院校明确办学目标定位应遵循的原则(略)

1标定位国家和发展的

2标定位解和把握内外教育发展的

3标定位的发展和现

4标定位坚持特色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路径选择

新建本科院校在合理确定自身的目标定位以后,在寻求和创建办学特色的过程中,应结

合自身的办学历史现有办学优势,以及办学条件,努力明确办学特色,合理进行路径选择1. 径,学特色

新建本科院校应尊重现有的办学传统,立足原有的办学特色,充分发挥现有优势例如,

东华大学是以纺织为特色的,在该校50 多年的办学历史中,纺织学科一直是该校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该校每年获得百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纺织学科论文索引高居全球同类大学首位

2.发展径,学特色

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紧紧跟上社会变革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敏锐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

变化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自身的特点努力创建和培育新的办学特色

湖南某新升格的财经本科院校,该校原有的会计学专业财政学专业非常有特色,培育的人

才已遍布各行各业,特别是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在政界商界表现出大量突出人才,学校的社

会反响强烈,美誉度非常高目前,该校又新开设了ACCA 会计专业等新专业,努力在办学

特色上寻求新的突破,培育新的办学特色

3. 探索径,创新学特色

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在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探索适合本校

发展特点的创新点,通过创新来创造新的办学特色这里,还是以东华大学为例,该校旭日

工商管理学院结合上海都市经济及第三产业发展特点,对创意产业的发展采取重点关注,建

立了创意经济研究中心,为该校的经济管理学科创立了新的特色

新建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特色的对策建议

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规划的一个长期发展过程,新建

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特色要通过努力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

建设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科研成果

的运用与推广严格的内部管理学生就业等各方面的建设和管理,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

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日积月累慢慢凝练而成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特色不能急于求

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逐步形成新的办学特色

1. 推进建设

名师出高徒,没有好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不出大批优秀的合格的学生的新建本科院

校在本科教育中才刚刚起步,师资队伍相对薄弱,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也比较少,因此要

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引进紧缺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

名师,通过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来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方面的进步,以此优化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二是要求所有专任教师明确自己的学科方向,学校实行定向使用定向培养,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

用人单位进行培训学习,提升专业实践经验,提高专业素养;三是严格考评机制,实行

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切实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 推进学建设

根据教育发展规划及学校的中远期发展目标,科学论证合理规划,确定一批重点学科

和专业,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能随意改变,并且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分阶段制定发展目标,

实施阶段考核例如: 湖南某刚升格财经本科院校,确定了会计学财政学计算机应用

技术三个学科为院重点学科,确定思想政治教育金融学英语语言文学企业管理

( 市场营销) 学科为院重点建设学科,确定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

学科作为院重点建设后备学科该校对这些学科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遴选了学科带头人,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建设,其财经特色一定会充分显现

3. 实加强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要认真梳理各专业的课程结构各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构,合

理确定教学课时,精心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积极开展合格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同时,课程和教材建设一定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通过深入

行业企业进行人才需求专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能要求职业资

素质要求等方面的调研分析,以及对历届毕业生从业状况( 岗位性质专业对口职业

道德业务能力晋升情况工资收入等) 的分析,来合理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4. 加强实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应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动手能

力: 一是要整合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益,忌条块分割,要克服本位主义思想;

二是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对实验指导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三是对实验课

程的开设要保质保量,不能因为课程较多而挤占实验课时;四是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跟踪调

查与管理,要根据实践教学安排适当更新实践教学基地,同时,给予实践教学基地适当经费,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5. 加大广的力

新建本科院校比较重视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但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特别重

视具有创新性实践应用型的科研成果;一是要加大科研投入,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加

大科研成果在实践中的运用和推广,以通过科研成果的推广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二是

要加大教育教学成果的运用与推广,特别是对指导教学改革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成果的推

广与运用;三是加大学生参与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成果的投入力度,学生参加科研创新

验创造的实践经历往往比进行一次课堂教学会强很多倍,因此,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科技创新

科技创造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6. 格内部管良好

新建本科院校要特别重视学校管理的建章立制,各项工作要运行有序: 一是要以高度的

社会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扭转求大求全的办学思想,认真思考当前的办学环境与同行

院校的发展现状,推行差异化战略,科学合理确定新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是要强化办学历史的沉淀,形成自己独特的优良传统和校风,例如北京大学提倡兼容并包,有民主自由之风,清华大学提倡厚德载物,有严谨认真之风,南开大学有开拓活泼之风等等,都是这些学校办学特色的标识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更应该在形成自己独特办学风格上下功夫,只有通过严格的内部管理,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独特办学优势,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在经济社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7. 推进学工作

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能否在实际工作岗位发挥作用,对学校的

办学发展有重要的检验和推动作用学生的就业率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在社会经济领域创

造的价值大小等指标都可检验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成果,更是检验一所学校所设学科专业

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是否科学的指标推进学生的就业工作,一是要加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推

动力度,加强学生创业思想与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二是努力开

拓就业渠道,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所有学生的思想,努力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三是要发挥好校友的作用,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乏有很多优秀的毕业生,要通过更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来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在经济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为经济

建设做出贡献新建本科院校只有通过学生在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的大小,才能真正体现这

所大学的办学能力和水平,也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科学发展,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从本校

本地域的实际情况出发,保持个性发展,走特色化发展之路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

服务面向,努力挖掘和凝练办学特色,正确处理好办学特色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才

能真正提升办学实力,才能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快速发展

 

(转摘自《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

 

 

 

编后语:新建本科院校在本科办学时间较短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能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科学确定办学目标定位凝练办学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目标定位的确立,必须充分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把自身的发展置身于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中去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未来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根据自身的办学优势,找准自身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结合点,科学合理定位,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他山之石

地方本科院校创建之路: 美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

 

1[5]杨晓2[6]

 

摘要文章通借鉴美国一大学的办学,提出了一结合方实新办学高水平多科校的政策

关键词: ;地校;一大学

 

加快整合升格步伐

地方本科院校创建一般有三种模式,即:专科学校独立升格为本科;以一所基础较好学校为基础,合并整合若干学校,创建本科;新建本科高校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以马里兰大学为例,其前身是成立于1856年的的一所农业学院( Maryland Agriculturalcollege)1920年与巴尔的摩的一些职业学校合并组建马里兰大学马里兰大学由建校之初的单科性州立赠地学院,发展成为拥有12个学院127个本科专业112个研究生专业的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结合马里兰大学的成功实践和地方实际,以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较高的地方专科院校为基础,合并其他相关优质教育资源,走整合升格之路,创建地方本科院校是较好的选择具体建议:

1发挥政府管理优势本科院校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建立由地方政府的计划财政科技规划园区组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教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市级专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形成市级重中之重项目运作机制,发挥咬定目标集中力量高效协调的政府管理优势,下定决心,分步渐进,阶段深入,达成目标

2优选合并整合对象新建高校合并整合对象一要优质,形成1+1>2的态势;二宜同类,形成内在联系的叠加效应;三可拓展,针对创建难点,在职业院校之外,增设高水平公共服务和公共技术支撑平台,解决短期提升的困难,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

3创新多元投入机制高校水平的提高竞争的加剧,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美国2009年出台了恢复和再投资法案,总计7870亿美元的投资,在2009-2011财年已支出约7500 亿美元,其中31.5%用于教育与培训领域不仅美国政府重视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大,例如,20119月巴尔的摩( Baltimore)的开发商和慈善家约翰( Edward St.John) 向马里兰大学捐赠1000万美元,用于建造一个世界一流可供10000名学生使用的教学综合大楼地方政府作为办学主体,要基本保证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建高校办学日常经费,并结合政策导向工作指导,设立相关专项资金,同时多渠道多形式帮助学校增加经费投入

加大软件投入力度

为使新建高校成为一个追求创造和传播知识的人促进科学发展的人和开展技术革命与发明的人荟萃的地方,就学校人才引进的方法途径方向具体建议:

1提高学校引才工作的层次与能级在已有近200年历史的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 Darden)建院迄今只有50年左右时间但近10年来,达顿一直位居美国最好的商学院之列,排名曾一度进入前五,目前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News&World Report) 最新全美最佳大学商学院排名第十三位达顿在竞争激烈的MBA教育市场中打响了品牌。《商业周刊( Business Week)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的调查结论认为: 达顿拥有世界上最出色的工商管理教师队伍”。由此可见,新建院校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可以后来居上的

新建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仅从学校层面开展,存在着信息覆盖与影响面不宽,人才引进资金不足,综合配套服务较少,政策咨询家属安置子女教育居住安排等绿色通道较窄等问题,为此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重视并发挥新建高校作为海内外高端人才的落地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动的集约载体的作用,既有效解决地方本科高校创建初期高端人才引进的困难,又与地方人才国际化相呼应,并与地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相衔接,从而提高人才引进的质量效益与效率

2优化师资队伍的质量与结构高校师资队伍的质量数量与结构决定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马里兰大学教师队伍中有38 名国家学术机构成员,4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引领教学质量的提高,2010QS排行榜教师论文平均引用得分统计表明,北京大学为23,清华大学为24,而马里兰大学为79,反映其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而教师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支持了办学理念的实践教学改革的开展学生实验实训的指导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如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的Allayannis教授,在20052007年期间,曾担任花旗集团全球投资银行部门的负责人

地方政府要引导新建高校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充实师资队伍注重学科专业带头人,特别是具有国际化素质的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进;注重通过战略性主导人才的引进,带动一批高水平专业骨干人才的引进;注重从一线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中选聘专任教师;与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共建创新团队,促进高层次人才相互流动与相互聘任;在考虑创建初期国家教育部硬性指标要求的同时,要兼顾学校建设的长期性,重视团队与梯队的建设

明晰服务地方定位

1构建政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1862年美国颁布第一个高等教育法案———《莫里尔法案(Morrill Act),有力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融合,高校逐渐成为培养实用人才的基地;1887年美国颁布哈奇法案(Hatch Act),由联邦政府每年资助各州在农工学院内设立农业实验站;1914 年美国颁布史密斯利弗法案(Smith-Lever Act),由联邦政府资助在各州农工学院建立农业推广站(中心) ,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高校有效服务地方的切入点是政产学研结合,着眼于地方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通过有约束力和规范性的机制构建,形成以新建高校为中心和节点的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增强地方的区域创新能力

2彰显政产学研结合的区域特点马里兰大学国际孵化器( Maryland International Incubator),是马里兰大学和马里兰州政府商业和经济发展部( DBED) 合作的结晶2年为周期,由州政府每年对40个创新型企业各资助10万美元借鉴其20多年的建设经验,地方政府可在新建高校搭建平台,明确重点,科学考核,建设新型大学科技园搭建平台———以孵化器为特征,并以专门化的高校孵化器为学科交叉的创新平台;明确重点———以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期孵化期的高新技术以中小企业为政产学研合作的重点;科学考核———聚焦于科技企业创新成果的孵化,以入驻企业的成长及其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为建设周期的绩效目标通过新型大学科技园的建设,集聚潜在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突破性引领性带动性作用的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促进区域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

3激发政产学研结合的潜力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孵化器,支持本校MBA学生创办有前途的创业初期企业孵化器一年为期,为12 位学生创业家提供1万3千美元以上/位的资助,提供工作场所以及法律市场营销和技术咨询,并协助寻找第三方投资,实效显著地方政府应针对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低水平创业低技术创业实践的现状,在新建高校设立竞争性学生应用型研究资助基金,系统化常态化地鼓励大学生科技研发与技术市场化的热情

 

(转摘自《江苏高教》2012年第5期)

 

 

 

编后语:服务区域是地方高校的神圣使命和活力所在1819 年美国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杰弗逊( ThomasJefferson) 创办了弗吉尼亚大学,强调州立大学应成为建设各州的智囊团和人才的策源地”。国内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在学习借鉴美国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办学模式,建设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的多科性地方本科院校,应瞄准地方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推动第一资源”与“第一生产力”的有效结合,从而产生集聚效应,从而使学校成为“一个鼓励和支持与工业和服务部门进行合作以及发展地区和国家经济的地方;一个让政府或相关机构获得各种可靠而科学的情报以供决策的地方;一个开展高质量培训的地方”。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路径选择与实践

———以池州学院为例

 

李铁范1[7]何根海2[8]汪志国3[9]

 

摘要:池州学院在办学过程中自觉培育和发展特色走出了一条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发展之路即完善学校顶层设计着力创新办学理念找准学校定位发挥优势面向需求着力培育发展优化特色学科专业转变观念大胆改革着力探索人才培养体制协同创新服务社会着力提高科技对地域经济社会贡献度凝聚校魂培育品牌着力创建富有个性的大学校园文化扩大开放开阔视野着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办学定位地方性应用性特色发展协同创新

 

池州学院2007 年升本以来自觉遵循十六字方针自觉沿着内涵建设有特色科学发展上水平的发展之路为创建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师范性开放性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目标而努力在特色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实践中我们既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坚持其内在逻辑又注重借助外部动力的推动把内因和外因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发展之路

1完善学校顶层设计着力创新办学理念找准学校定位

升本之初全校上下开展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池州学院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办好池州学院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并就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调整校园整体搬迁引进稳定人才管理体制及工作机制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等十个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讨之后结合我校实际及时提出了深化改革规范管理丰富内涵重点建设科学发展20 字工作思路学校在充分论证并根据自身发展基础和地方高校必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上进一步明确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发展战略发展思路

创新办学理念

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管理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

找准办学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力争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师范性开放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兼顾专科教育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

学科专业定位———以人文科学理学为主干积极发展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局面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池州辐射皖南服务安徽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明确发展战略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文化名校依法治校发展战略

理清办学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培育人才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增强特色和创建品牌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为保障服务科教兴皖科教兴池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具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发展战略办学思路都是根据学校的实际而进行的顶层设计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特色发展的指针

2发挥优势面向需求着力培育发展优化特色学科专业

学科专业是大学培育和发展特色的核心因此培育学科专业特色和发展特色学科专业成为各大学的战略抉择和着力点池州学院升本后面临着从专科向本科过渡从以师范类专业为主向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以非师范类为主转型在这个过程当中给我们提出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空间我们如何吸收过去的传统进一步在在过去遗留的基础上彰显我们的特色在新专业增加上怎么把握怎么密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我们在理念和实践中突出三个主动纳入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体现三个重点围绕在专业和专业

群建设上下功夫

2.1 突出三个主动纳入

坚持把培育和发展特色学科专业主动纳入到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中坚持把培育和发展特色学科专业主动纳入到高新技术发展潮流学科建设发展规律之中坚持把培育和发展特色学科专业主动纳入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迫切需求之中,纳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之中

2.2 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传统优势原则把它作为培育和发展特色学科专业的基础池州学院前身是师范专科学校教师教育专业有着良好基础和积淀培养的毕业生在皖南尤其是池州地区有较好的社会影响是这一地区基础教育的生力军因此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中我们认为教师教育的优势不能丢教师教育的大旗不能倒而且要做精做强师范专业为此我们保留了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学前教育美术学音乐学等几个师范专业并进行改造升级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是坚持区位优势原则把它作为培育和发展特色学科专业的支撑学校坐落在池州自古以来池州作为吴头楚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具有千载诗人地之称池州是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境内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坐落于境内的九华山是国内四大佛教圣地也是国际旅游目的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非金属矿资源在华东具有独特优势这些区位和资源优势为我们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坚持社会需求原则把它作为培育和发展特色学科专业的动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就皖江皖南区域而言一批经济发展战略在区域内实施如安徽的国家自主创新试点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省级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集群不断涌现就池州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提出重点发展五大支柱产业即电子产业新材料

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物流管理现代服务业地区社会经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生产领域的技术问题要求区域高校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区域社会提供各种服务这就为我校实现自己的职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丰富内涵建设调整优化学科专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3 体现三个重点围绕

一是围绕文化和生态来探索学科专业发展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和学校发展历史我们学校的优势在于文化包括旅游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尤其是生态文化池州是全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所以我们围绕着生态文化做文章一部分学科专业围绕着这个大的背景来建设和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例如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外语旅游艺术材料学等学科和专业都往文化生态这个方面来引导和发展

一是围绕地域支柱产业发展建设专业强化服务地方的能力专业建设既要符合池州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要符合学校本身的实际根据池州提出的五大产业学校的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围绕电子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围绕先进制造业重点建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化学等学科专业围绕新材料新能源重点建设光电子技术与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学科专业围绕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动画”、“广告学”、“艺术设计”、“文秘”、“商务英语等学科专业这样使得专业设置紧贴产业需求,人才规格满足社会要求

一是围绕专科专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学科专业围绕着我们的资源我们该改的就抓紧进行改造围绕着产业围绕着专业群围绕着专业结构调整加快专业改造重点建设文化产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网络工程”、“测绘工程等专业

几年来学校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特点, 按照重点专业对接主导产业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思路对原有学科专业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改造优化重点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同时加强内涵建设做强优势和特色专业学科专业特色初步显现一是师范类专业向多科综合性专业的转型二是工科和应用型专业比重显著增加三是生源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学校现有37个本科专业其中文学类12教育学类1个,历史学类1,经济学类1理学类8工学类7管理学类6体育学类1涵盖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体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37个本科专业中应用性专业比例超过78%在教师教育文化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化工旅游管理财经商务等方面形成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以重点和优势专业为支撑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群架构我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点1 省级特色专业点2 校级特色专业点8 基本形成了地方性师范性开放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格局

3. 转变观念大胆改革着力探索人才培养体制

作为新建本科高校要着力培养现代应用型人才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那么这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到底怎么去实现我们认为关键是人才培养体制因为它是人才培养的龙头和核心我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根据社会学校专业学生需要自觉转变观念不断完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大胆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应用型专业需求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锐意创新构建立体实践体系质量工程提升办学内涵真正把人才培养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理念落实到办学实践中

3.1 自觉转变观念不断完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它是学校教学的方向盘在教学中处于统领地位方向正确事半功倍方向偏差事倍功半乃至贻误事业学校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之体现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响应以孔子为师以行知为友校训以及追求以生为本以用为先人才培养理念具体说坚持五个原则

一是坚持以生为本拓展个性化学习空间各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在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从学科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促进和推广个性化教育面向社会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指导为不同志向不同能力和不同潜质的学生创造相应的培养环境和条件

二是坚持以用为先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以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为指南立足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改变课程设置中片面倚重学科逻辑的现象适当减少核心课程改变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注重课程内容编排的模块化问题化专业课程体系应注重融入职业元素和岗位要求在课程设置中要从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向注重学科的应用性转变加强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四是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提倡研究性教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力的构建具有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变化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要特别关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主动争取行业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条件的专业应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3.2 大胆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学校的生命力因此学校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结合学校的地方性师范性开放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各教学单位大力开展和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大力深化完善推进3+1”、“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双学位双证书小学期制等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更加紧密的校企联合办学机制校企互动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实验实训基地

3.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近年来我们通过各种办法努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鼓励相关专业教师报考行业资格证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选派优秀教师到地方政府企业挂职锻炼结合安徽省开展的企业科技特派员和地方政府开展的专家进企业进基层活动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学校已有多位教师被列入安徽省企业科技特派员涵盖物理机械电子化工和新型材料等多个应用领域让一线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既为企业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也为学校培养了动手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实现了双赢”。

3.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构建立体化实践体系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学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认为 这五种能力的培养其落脚点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培养这5种能力除了理论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实践教学为此我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加大实践课程和环节的比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一是拓展多层次的实践类如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引领型实践提升大学生专业发展能力的教学型实践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的服务型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创新型实践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自主型实践等二是继续推进实践教学课程化学分化三是把专项行动和日常实践集体实践与个人实践相结合四是运用新媒体探索开展虚拟实践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上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专业内与专业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要按照基础提高综合3个层次创新构建以课堂实践教学传统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综合社会实践包括军事训练劳动课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内容的立体实践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专业在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教学内容时理工类专业在适当精简验证性实验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各专业都增强学校教育与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的结合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推动学校教学进一步贴近生产与管理第一线的工作实际实践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性能力和实践能力据初步统计学生在数学建模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电子商务竞赛广告艺术设计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奖项100多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连续几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两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3.5 质量工程提升办学内涵

学校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为抓手狠抓教学内涵建设教学质量逐渐提升学校先后出台了池州学院关于贯彻落实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池州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初步建立起国家级省级校级的质量工程项目体系目前已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点1省级重点学科C1特色专业点2教学团队3教学名师5教坛新秀5精品课程8示范实验实训中心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教师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1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1校级重点学科5重点培育学科5校级特色专业点8教学团队18教学名师18教坛新秀28精品课程19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

4. 协同创新服务社会着力提高科技对地域经济社会贡献度

推进科技创新解决社会经济和区域发展中出现的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职责池州学院紧跟地方经济发展转化科技成果服务社会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4.1 牢固树立用特色科研打造科研特色的理念

结合我校建设鲜明的地方性师范性开放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学定位对我校科研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提出用特色科研打造科研特色的理念明确提出我校科研立足池州服务皖南面向安徽的研究方向重点围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建设池州五大支柱产业培育池州生态建设等重要战略提出的现实科技问题开展研究使我院广大科研人员的科研方向有的放矢目标十分明确研究对象符合实际成果适应社会需要研究效果比较显著特色比较鲜明真正做到了接地气”。

4.2 开展特色科研彰显科研特色

我校教师围绕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要求围绕旅游九华山佛文化皖南民俗文化皖南非金属矿资源生态经济等区域建设内容利用学科专业优势相继组建了池州生态经济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九华山佛文化研究中心”、“池州傩文化研究中心”、“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

皖南诗学研究中心”、“南泉普愿佛文化研究所”、“非金属矿研究中心等特色研究机构深入开展池州傩戏青阳腔杏花村文化九华山佛文化东至花灯生态环境史区域社会史等研究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得以发掘依托相关研究中心和历史学专业成功成功申报了专门史省级重点学科和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依托我校教师的科研成果池州傩戏青阳腔东至花灯等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贵池罗城民歌等12 项池州文化资源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校获得的4 项国家社科基金分别是围绕池州傩戏青阳腔张恨水淮河流域自然灾害史进行研究获得的4 项国家自然基金也是围绕池州血吸虫防止升金湖国家湿地公园土壤研究池州非金属矿等地域科技进行研究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

4.3 协同创新搭建共赢平台应用性成果特色凸显

围绕池州丰富的非金属矿生态旅游资源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学校和地方政府企业积极搭建研究平台实施协同创新如成立了池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与池州市政府共建非金属矿工业发展研究院等开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研究2007年以来我校先后和池州市人民政府池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市旅游委员会环保局经信委商务局气象局广播电视局科技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林业局中国电信池州分公司中国移动池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池州分公司等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00 多个产出了一大批应用性成果比如由我校老师参与的华丽农业生态示范园项目、“大九华PVC研究项目分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依托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系非金属材料研究中心力量成立的池州非金属矿检测中心先后获得安徽省和国家级测测中心目前池州市的大部分重大项目都有我校研究人员参与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应用性科学研究为广大科研人员的科研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为我校的产学研得到迅速发展和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较好的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服务社会的贡献率也大大提高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5. 凝聚校魂培育品牌着力创建富有个性的大学校园文化

大学文化是大学特色的基础和支撑而大学特色是大学文化的升华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大学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价值认同功能情感陶冶功能等多重功能我们认为和谐校园文化应是当下大学文化建设的方向它是校园文化的成熟形态和理想状态更加具有包容性多元性高雅性和创新性因此我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功能提升和功能发挥上寻找着力点

5.1 精心凝练大学校训与大学精神

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训是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大学精神的高度概括凝重而深刻的校训就是一张文化名片折射出学校的个性和特色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引导意义池州学院的新校训以孔子为师以行知为友”,是池州学院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追求境界和校园文化精神的凝结与外在体现是勉励全校师生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格言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其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兼办私学提出了一套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建立具有永恒意义之教育理念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因此,“以孔子为”,显示的是一种创新精神一种为人的基本道德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内涵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核心是以知导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刚健有为他倡导的教育方法有倡行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注重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或自我教育的能力强调教学做合一”。所以,“以行知为友”,显示的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给合的教育思想一种为师的基本道德观。“以孔子为师以行知为友作为池州学院校训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就是要求全院师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刻苦学习强化技能注重实践强化应用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以奋发向上的风貌不屈不挠的精神投身于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之中

5.2 着力培育环境文化塑造大学形象

大学形象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精神的重要显现大学形象如校园布局校园风物校徽标志性建筑等这是大学文化的基础性条件新建本科院校可以结合自然环境的特点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的定位开展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培育环境文化既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突出学校内涵建设也要彰显自然环境特色展现地域文化特征应该将校园内建筑设施以及园林等环境要素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成为

特定意义的文化符号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池州学院非常重视培育环境文化不断完善大学文化的形象设计学校曾专文对校徽楼宇建筑命名与牌坊题辞进行释义并以此为契机增强师生的爱校意识积极培育具有池州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

5.2.1 校园建筑以徽派风格为特色大气新颖

池州学院新校区占地面积1868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分教学区行政区实验实训区文体活动区包括剧场和艺术楼)、生活区等6个功能区利用现有的自然山体及水系将生活区与其他区域分隔使其相对独立校园建筑总体规划以徽派风格为特色体现山水学林书院气息生态环保大气新颖的开放式校园构建校园总体建筑坐北朝南倚山面水粉墙黛瓦一派素雅清淡的天然色泽实用与美观的结合在这里得到了经典的演绎

5.2.2 校园园林景观体现山水学林特色生态环保

校园园林景观是由景点绿化水系等组成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绿化与建筑空间景观节点形成完整的生态绿化系统适当优化自然水体与现状山体相映成辉绿地以大型成块为主树木成园林状分景观有开放式有围合式随山势地形或高或低间有休闲的长凳和石桌并且与建筑形式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满足了师生不同的学习休闲空间需求是广大师生户外阅读聚会交友散步观赏的理想场所校园的楼园等都达到了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师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师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有助于培养师生的社会感情和集体精神

5.2.3 楼宇建筑和匾额命名彰显书院气息简约意丰

教学区每栋教学楼都是一个独立的文化载体它们承载着不同系别的历史精神和文化内涵具体体现在不同楼宇建筑和匾额的命名上

关于楼宇建筑命名

(1)命名的原则

大学校园的楼宇建筑命名遵守三个原则一是内蕴性即楼名要典雅深厚体现出大学精神二是通识性即易记好读便于传播三是主题性即切近学科专业主旨比拟对应楼名尽量和所在教学系的学科专业性质相契应

(2)采用的楼名

九栋教学楼均以字打头分别与”、“”、“”、“”“”、“”、“”、“”、“组合成博文楼”;“博采楼”;“博学楼”;“博雅楼”;“博古楼”;“博识楼”“博物楼”;“博奕楼”;“博爱楼”。楼名与系名均有比拟对应关系:“博文楼”———中文系,“博采楼”———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博学楼”———外语系;“博雅楼”———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博古楼”———历史系教育系;“博识楼”———经贸系;“博物楼”———机械与机电工程系现代传媒系;“博奕楼”———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博爱楼”———政法管理系艺术系

关于楼宇建筑匾额题辞

(1)题辞采择的原则

徽派牌坊的题辞以旌表褒奖为目标校园内作为建筑形式的牌坊则不能简单沿袭古人而应将这些题辞作为大学精神校园文化的一种表达来对待并且要围绕能体现大学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大学精神并且能表现皖南书院特色的目标去选择题辞内容因此题辞匡定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内具体地说就是匡定在德才兼备励志敦学正己修身的范围内

(2)9 块牌坊匾额题辞

1)诚意正心语出中庸·大学》,意为一个人只有意念真诚恳切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

2)格物致知语出中庸·大学》,意为人必须知悉事物的规律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获得智慧

3)化成天下语出周礼》:“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为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百姓

4)和而不同语出中庸》:“君子和而不同”。意为一个有学识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中心平和不附合流俗

5)八音克谐语出尚书·尧典》,意为八种乐器的和谐演奏此处取兼容并包和谐共生之意

6)行远自迩语出中庸》:“君子之道辟如先远自迩”。意为要想成为品德高尚学识丰厚的人就应该象走路一样从近处开始从浅显开始日积月累才能达到目标

7)天工开物语出明代宋应星著作天工开物因其内容多为各专业技能技巧发明创造此处取其技能本位创新思维发明创造之意

8)切问近思语出论语》:“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为要深入地探究反复地思考

9)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韦编三绝”。后人遂用韦编三绝来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3字体选择

牌坊题辞选用颜体因颜体饱满厚重端庄豪迈楼宇题名选用柳体因柳体飘逸而遒劲娟秀以典雅我们深切体会到在以安徽地域特色的徽派建筑为主基调的各个楼宇间,“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化成天下等题辞飘逸而遒劲娟秀以典雅显示出池州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深得师生喜爱形成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

5.3 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围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目标以品牌活动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味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载体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学生社团为阵地强化政策导向使社团文化成为校园文化新的增长点支持基层团学组织结合专业特点面向全校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活动扩大基层文化活动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初现一是形成了教授博士系列讲座等一批校园文品牌活动已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新品牌学风建设的新载体人文素质拓展的新课堂促进了高品位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和带动了优良学风的形成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整体提高二是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等成为校园科技文化盛会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让大学生在浓郁的人文关怀氛围中感悟文化享受文化提升素质健全人格三是社团文化异彩纷呈涌现出清泉书画社蓝天电脑爱好者协会晨钟文学社等一批安徽省优秀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成为学生施展才华展示个性的重要平台四是一批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展现才华我校学生在省级以上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得近百项奖励五是扎实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按照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组织化推进特色化提升的基本思路采用虚实并举

静结合校地联姻的方式在建立长效机制扩大覆盖面和取得实效性上下工夫得到池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校连续多年获得安徽省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些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使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6. 扩大开放开阔视野着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校办学定位三性中有开放性”,就是要用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视野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围绕开放抓资源聚人气见世面促发展通过开放把我们和政府国内国外院校联系起来扩大彼此之间的交流依此扩大影响为学校的跨越发展增添外在动力

6.1 围绕区域经济文化优势抓开放

皖南尤其池州区域的佛教历史文化极为悠远厚重在国内和国际有广泛影响为此学校深入挖掘整理九华山佛教文化和南泉普愿禅学文化资源学报专设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专栏刊载佛教文化研究文章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特色栏目”。学校还借助这一文化资源搭桥积极与韩国京仁教育大学韩瑞大学顺天乡大学和禅文化月刊杂志社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主持召开了两届中韩南泉普愿学术研讨会”。此外学校还利用研究傩戏等皖南民俗文化的优势协办承办系列国际国内有关区域文化研究的学术研讨会“‘戏曲·民俗·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皖江区域历史文化研讨会”、“古代世界·中国·安徽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为进一步宣传并扩大安徽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全国甚至国外的影响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6.2 通过校市合作校校合作抓开放

多年来我校一直和池州市开展良好的校市合作尤其是2008我校紧抓池州规划调整后教育资源整合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积极支持池州市教育园区规划抢抓机遇在池州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实行了校园整体置换搬迁池州市委市政府在教育园区无偿提供1000亩土地建设20万平方米建筑绿化美化到位实行交钥匙工程我们把老校区整体置换给市政府这一合作使学校发展扩大了空间由于我校的带动教育园区也得到快速发展为池州市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真正实现了互惠共赢在校校合作中学校紧紧依托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开展联盟式办学实现抱团发展除了和其他联盟高校共同合作外重点和距离较近的铜陵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在学分互认教师互派科研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实质性联合办学

6.3 通过国外境外高校合作交流抓开放

加强和国外境外高校合作交流一直是学校探索开放性应用型高校的重要措施大力推进近几年来学校已经和韩国京仁教育大学韩瑞大学顺天乡大学新罗大学尚志大学美国的美中商学院台湾地区的实践大学成功大学朝阳科技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签署了学术教师学生合作交流协议我校已有近200 位老师学生在上述高校交流访问和学习帮助老师学生开阔了视野也增强了学校的开放度学习了较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有效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发展

(转摘自《池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编后语:近十年来,我国新建的本科院校从管理体制上来看,大多实行的是“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模式或“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模式;经费上实行的是省市分摊或以所在市拨款为主的方式,在发展上有同质化的倾向。如何使新建本科院校克服同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这批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十六字方针可以为这批院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供借鉴。

 

 

 

 

 

 

 

 

 

 

 

 

 


 

 

 

 

 

 

 

 

 

 

 

 

 

 

 

 

      编:刘明初                  编辑:萍乡学院高教研究与评估所

常务副主编:程同顺                 电话:0799-6682196、6684301

副 主 编:易志文               地址: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五里牌(337000)

责任编辑:钟旎                    E-mail:pxgzjps@163.com

* 本刊部分栏目的内容摘自公开媒体,并注明了出处,特此鸣谢。



[1] 赵健( 1960 ) 河南荥阳人郑州师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2] 郑雪松新乡学院,博士副教授

[3] 李福英(1965-),女,硕士,长沙学院教务处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4] 胡舜( 1973 ) ,男,湖南芷江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

1( 1967—) ,上航空航大学经济与管理院博士生,职业技术院副院长;

2杨晓江( 1958—) 江苏南通人江苏教育处处

1李铁范1968-),河南南阳人池州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应用和高等教育研究

2何根海1963-),安徽枞阳人池州学院院长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民俗学和高等教育研究

3汪志国1963-),安徽枞阳人池州学院教务处长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学和高等教育研究。